树立新理念紧抓新机遇 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再创辉煌

16.10.2017  09:49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海洋与渔业厅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福建被列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机遇,以“加快智慧海洋建设,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迈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步伐”为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全省海洋与渔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多项工作在全国保持领先位置。

   海洋经济稳步发展

  2016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达800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GDP的28.1%,较2015年增长13.1%,比全国平均高6.3个百分点。

  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介绍说,随着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五大传统产业不断壮大,目前五大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全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0%以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邮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海洋经济密集区,海洋经济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13年以来,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据了解,福州、厦门两市列入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占全国首批示范城市的1/4。通过示范城市建设,可以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态势的形成,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现代渔业转型加快

  在连江县官坞村工厂化养殖基地养殖池中,一筐筐海葡萄长势喜人,晶莹翠绿,鲜嫩欲滴。

  据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枫介绍,该公司自2015年引进全套水循环处理系统,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尝试养殖从日本引进的海葡萄品种,目前已成功实现海葡萄的产业化养殖。这成为该公司继海带育苗养殖、海参养殖加工之外又一经济增长点。

  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仅仅是我省海洋与渔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5年来,我省海洋与渔业企业积极实施渔业转型升级计划,积极培育超千亿水产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016年,大黄鱼、石斑鱼、鳗鲡、对虾、牡蛎、鲍鱼、海带、紫菜、海参、河鲀十大特色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达867亿元,大黄鱼、鲍鱼、海带、紫菜、牡蛎等特色养殖品种产量居全国首位,鳗鲡、石斑鱼、海参产量居全国前列。2013年以来,全省新增外派远洋渔船305艘,外派远洋渔船达541艘,建立9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全省拥有省级以上水产龙头企业116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0多家,2016年全省完成水产品加工产值837亿元。

  据介绍,2016年全省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734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水产品总产量767.98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98.24千克,居全国第二位;水产品出口创汇58.98亿美元,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居全省农产品出口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51元。

   用海保障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用海项目也随之迅速增加。为解决在用海项目立项、环评工作中的一些“梗阻”。省海洋与渔业厅着手对用海立项、环评进行改革,通过打造“海洋基础大数据”,将服务做在前面,将编制海域论证和海洋环评时间压缩70%以上。

  为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省海洋与渔业厅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施意见》和4项配套制度,2013年以来共招拍挂出让填海项目海域使用权38宗,出让海域面积1432公顷。

  2014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海域使用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部省对接推进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服务三大核电、两大机场等重点项目用海。据了解,2013年以来全省共批准填海项目230宗,涉及用海面积6196公顷,有力促进了我省沿海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投资。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6月6日上午,省海洋与渔业厅与福州市人民政府在福州闽江公园望龙园百花台景区联合举办2017年“6月6日八闽放鱼日”福建主会场活动。据介绍,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全省各设区市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八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将投放大黄鱼、真鲷、黑鲷、长毛对虾、石斑鱼、棘胸蛙等特色经济苗种累计4.5亿单位。

  “这些苗种的投放对维护台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改善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表示,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投放各类水生生物物种100多亿尾(粒)。

  此外,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持续开展“百姓富、生态美”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完成全省海洋生态红线选划工作。目前,我省海洋生态红线区占全省海域总选划面积的38%,高于控制指标3个百分点,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7.4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75.37%。近岸海域水质逐年提升,2016年我省近岸海域一、二类优良水质占比达到88.7%,在全国沿海省份中排名前列。

   民生福祉有效落实

  8月3日下午,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与省国寿财险公司联合在莆田北岸文甲码头举办“纳沙”台风理赔兑现大会,为北岸和南日岛养殖户现场送上面额37.85万元现金支票。这标志着“莆田地区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首次理赔款兑现到位。

  “作为台风高发的省份,渔业互保就是渔民的保护伞。”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说,2013年以来全省受理渔业互保理赔案件4049起,赔付金额22816万元,有力维护了渔区安定稳定。

  近年来,省海洋与渔业厅积极推进“百个渔港建设、千里岸线减灾、万艘渔船应急”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渔港建设连续三年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立项各类渔港292个,渔船就近避风率达70%以上;在台湾海峡及福建近海构建了国内最先进的区域性海洋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网。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1213”行动计划,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2016年省部级水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99.7%,连续十年保持97%以上。

   平台影响日益扩大

  一直以来,全省海洋与渔业部门不断增强品牌意识,提升海洋文化内涵,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打响一批特色品牌,持续扩大福建海洋与渔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省成立了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海洋事务东南基地、“6·18”虚拟海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6个项目列入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省海洋与渔业厅借助“6·18”平台,连续举办四届福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果交易会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峰会,成功对接项目754项,项目投资额1113亿元。参与举办平潭国际海岛论坛、国际海洋休闲运动博览会、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等大型活动,支持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启动建设霞浦三沙、连江黄岐等8个渔港经济区,我省被列为全国渔港经济区建设唯一试点省份。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成为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厦门列入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

   执法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采捕交易红珊瑚等违法活动专项行动,实现福建海洋“蓝剑”联合执法行动常态化。据统计,全省破获涉嫌非法采捕交易红珊瑚案件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人,69名涉及非法采捕、交易红珊瑚人员被判刑;涉嫌非法采捕红珊瑚船舶和大中型涉渔“三无”船舶基本清理取缔完成。

  2013年以来,我省参与执行海洋维权巡航任务30次,航程7.7万海里,基本巡遍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岛礁海域。“海盾”“碧海”“护岛”“银滩”等专项执法成效居全国前列;两岸协同执法成为福建独有海上执法品牌。建成福州、东山、霞浦3个海洋维权基地,中国海警2112、2115船和中国海监8003船建成入列,全面提升了我省海上执法能力。

   作风建设全面加强

  5年来,省海洋与渔业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6年省海洋与渔业厅被列为领导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程纪实省直部门试点单位,初步建立了“责任明晰、过程管理、动态监督”纪实体系,为省直机关提供借鉴示范。

  为建立我省海洋与渔业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省海洋与渔业厅先行启动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试点,成立厅行政审批机构,海洋与渔业权力事项由最初上报的287项减少为172项,公共服务事项由68项减少为33项,确定责任清单286项。

  下一步,全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将紧紧把握发展良机,凝心聚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经济富海、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维权护海和能力强海,为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