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节日不停机疫情不停产 抓早抓实保生产

21.03.2020  16:13

  漳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稳增长部署要求,立足抓早抓实,下好政策先手棋,做到保障落子准,统筹服务一盘棋,全力保障76家“两节”连续生产企业及314家疫情期间提早复工复产企业节日不停机、疫情不停产,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其中: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64家、保障城市运行必需企业39家、群众生活必需及其它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275家、大企业大集团12家。1-2月份,390家企业合计实现产值52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63%。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政策支持推动有力。市委政府早部署早安排,下好政策先手棋,强化政策导向,支持企业“两节”期间不停产。节前,制定出台保障2020年“两节”期间生产稳定运行措施,从增产增效、用电用气、用人用工、项目招商等方面,保障“两节”期间生产稳定运行、项目加快建设。疫情期间,又连续出台全力加快口罩、防护服疫情防控物资生产5条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六稳”工作18条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生产及物流保障的12条措施、支持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稳岗12条措施,支持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有序有效复工复产。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及时向各地转发省市稳增长政策及防控疫情保生产措施,编印10000册《企业复工导则与政策汇编》,各级各部门干部主动下沉企业一线,指导企业规范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标准,确保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宣传贯彻全覆盖。

  二是防控物资保障到位。各职能部门落子准履好职,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协调全市工业企业急需防护物资,切实做到口罩、防护用品、测温枪、消杀液、核酸检测试剂盒等防护监测物资向一线生产企业倾斜,有效保障76家连续生产企业稳定生产。至目前,全市累计为包括76家连续生产企业的2000多家复工复产企业提供口罩782万片。一是保障口罩生产企业增资扩产。疫情发生后,立即开展全市口罩生产企业摸排工作,指导督促漳浦健德医疗器械公司、片仔癀医疗机械公司两家口罩生产企业加班加点、新上设备、连续生产、增加产量;同时指导支持润美纸业等一批企业转型生产口罩,缓解全市口罩供应紧张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口罩生产数量从1月份日产15万片,提高到现在的200万片以上。二是全面摸清一批可转型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召集全市10多家经筛选拟转型生产的企业负责人紧急会商,经过前后五轮全面摸排,筛选可转型生产口罩类、防护服类企业30多家。同时安排专人专班指导企业扩大生产,奥特路(漳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防护镜产能从日生产1200个提高到12000个。三是组织开展口罩机研发攻关。发挥本地装备制造企业的优势和积极性,组织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海市安得马富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26名技术人员,通过 7天7夜攻关,2月15日样机成功下线,2月29日实现量产40台,短时间破解转型生产口罩企业因买不到设备无法扩大产能的瓶颈。

  三是工作专班服务精准。全市上下坚持服务统筹一盘棋,成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服务小组及工业生产服务小组,下设六个工作专班,实行“点对点”服务,实施一对一跟踪,全力打通企业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供应链协同配套难、市场拓展难等“五难”操作链。企业复工复产综合协调专班,多次召集医疗物资保障组成员单位,专题研究全市采购急需医疗防护用品和公用防护用品、消毒液收储、口罩价格调整、以及生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及次氯酸钠溶液企业融资担保等事项,支持企业增资扩产,保障医疗物资供应。企业疫情防控指导专班,先后协调62家防控物资生产企业配套及关联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如协调漳浦健德医疗器械公司解决产品出口转内销标识问题、原材料运输通行证问题,片仔癀医疗器械公司检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同时,进一步指导企业用好核酸检测等科技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员工感染新冠肺炎风险。电力保障服务专班,建立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用户清单,联合电力部门指导协调华阳电业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有关煤炭原料储备、安全生产等工作,保障生产企业用电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减负319家企业,涉及金额568.77万元。金融服务专班,全面梳理296家生产企业融资需求95亿元,并第一时间与省进出口银行做好对接,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35家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获得银行机构授信5.73亿元,放款1.34亿元。企业用工服务专班,全市共举办线上招聘会16场,1361家次用人单位线上招聘,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658人次。同时通过乡镇(街道)、人才网站、省外劳务协作基地各种渠道发布用工信息,采取企业招工及用工调剂等措施,累计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近万人,并免费帮助企业核酸检测外省员工6000多名。交通物流服务专班,严格落实交通“一断三不断”要求,将防疫物资、重要生产物资、生活必需品等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先后为50多家企业通勤车辆发放290张通行证,动用200多辆大巴,“点对点”无缝对接,帮助不停产和复工复产企业接送6000多名返岗员工。同时,引导鼓励钢铁等5个产业联盟抱团营销及东方科技、奥特路等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转内销,切实打通“供应链协同配套难”操作链。

  市工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