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杰:平凡中的坚守

30.05.2014  18:10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官。”作出了选择,便一如既往的践行理想,他就是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青年法官朱瀚杰。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朱瀚杰没有选择收入较高的金融、房企等行业,也没有报考“进步”较快的行政机关,而是坚定的选择了法院作为实现职业理想的地方。“法官这个职业,很多时候需要执着的信念,要耐得住清贫。但是,一个公正的裁判,带来的社会效益绝不仅仅是诉讼标的那些数字,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乃至社会的秩序。”带着这些理想信念,他坚定的投身到审判事业之中。初任法官不久,朱瀚杰从民二庭被抽调到闽发证券破产案件合议庭,一干就是四年。破产案件结束后调到行政庭,经过多个部门的历练,朱瀚杰已逐渐成长为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能手。

  案件交给他放心,这是领导对朱瀚杰的评价。领导的放心源自于对他能够守住廉洁底线的信任。在闽发合议庭期间,闽发案件标的巨大,从权利审核、关联公司清算到衍生的诉讼案件,不经意间他审查涉及的金额就有百亿,单由他办理的破产衍生诉讼案件,诉讼金额就超过了30亿元。动辄上亿标的,公正廉洁就是最大的原则性问题。面对当事人五花八门的送礼吃请方式,他毫不犹豫地一概拒绝。在兰州一家上市公司的取回权案件中,由于金额巨大,当事人担心法院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思维,其权利得不到保护,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威胁将要组织一火车民工上访,一方面又轮番电话表示吃请,屡遭拒绝却仍数日守在法院门口。针对这种情况,朱瀚杰从同为法律人的角度切入,心平气和地引导对方律师回到正常的沟通渠道,打消了当事人顾虑,最终也以公正合法的处理结果获得了当事人的认可。领导放心的另一个理由则是对他业务能力的认可。大型证券公司破产案件,集合了商事案件的所有元素,这里既有传统的合同纠纷,也有期货、票据、公司治理、市场规制、关联公司清算等前沿领域,还能接触到原本较为陌生的国家收购、金融风险控制实务。朱瀚杰十分珍惜在闽发合议庭的锻炼机会,刻苦钻研,将所学公司法方向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审判实践,逐渐成为合议庭的骨干,他承办了大量重大疑难案件,也承担了各类请示报告等大部分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参与并熟悉案件的全过程,商事审判业务能力日臻成熟。

  调到行政庭后,他发现从商事案件到行政案件,无论在当事人应诉能力、诉讼目的、矛盾的对立面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商事审判追求的是维护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合理配置资源的理念,那么行政诉讼要解决的更多是化解社会矛盾,充当“压力阀”的角色。但由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复杂性和行政法律体系的不完善,行政诉讼原告对法官的角色期待与实际角色存在差距,有时即使赢了官司,实际问题也无法解决。面对矛盾不断激化,情绪激烈、日渐偏执的当事人,朱瀚杰第一次感受到仅凭法律专业知识难以解决的压力,他感到必须要改变观念,迅速更新知识结构,摒弃纯技术化的逻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他快速上手,开始审理复杂疑难案件,办案数也在庭里排名前列。在处理案件时,他会尝试以各种方式化解实质矛盾,确实无法协调的,也争取以理服人。有的当事人诉讼能力不高,为了让当事人能够看懂判决书,他有时会拿写的东西给家人看,直到非专业的人也能看懂才满意,所以他的裁判文书既通俗易懂又不乏说理。有一次,在一起土地登记案件中,由于亲属之间矛盾较深,上诉人李XX拉拢部分亲戚不断提起各种诉讼,为了争夺房产,在诉讼中甚至否认父母子女关系。对于这种行为,他在判决书特别将上诉人的观点予以引申,指出其中违背逻辑和公序良俗之处,起到了一定的震慑和说服作用,之后李XX再也难以找到亲戚一起诉讼,最后也息诉服判了。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朱瀚杰多次获得记功、优秀、先进等荣誉。荣誉背后,他继续默默无闻的坚守着理想。“如果一个案件结案,当事人感觉不到法官的存在,这也是一种法治的彰显”,他认为法官不起眼是好事。他觉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除了家庭幸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从事的事业中得到价值满足感,他也相信他的坚持能为社会贡献微小的一份正能量。 来源:中国法院网福州频道 责任编辑:福建高院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