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禅师北师大谈文明互鉴:文明冲突没有必然性
福建新闻网福州10月26日电(记者刘可耕)中国佛协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禅师26日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之邀,本性禅师于10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新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主讲《文明互鉴:中国禅的跨国与跨界》。
该人文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主持,北师大及首都高校300多位师生听讲。
本性禅师从印度佛教革命性地提出缘起论、佛性论、因果论、生命至上论等划时代观点,指出自由、平等、生命权尤其人权的概念与思想,实际上是东方智慧,而非西方文明。因为,2500年前,佛教就大力提倡宣扬实践这一理念。而在西方,提出这些时,还只是300年前的事。从中国化禅宗的创新性,指出禅是动态时空的产物,有着与社会与不同文明的强大调适性与应机性,乃至融合性。
本性禅师介绍了中国禅西渐之路与欧美对中国禅的研究与实践。尤其着重谈到了中国禅在欧美的跨界,如披头禅、基督禅、禅与脑科学、与心理疗法、与对癌症的对治、与养生、与管理、与文化艺术等。指出,西方有识之士已认识到西方文明存在的缺陷,所以,社会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心灵的问题,他们尝试在东方文明中寻找解救补救的办法,而中国禅正是其思想之源泉,正及时充当着这一角色。
本性禅师指出,从中国禅的跨国与跨界,说明:时下流行的“文明冲突论”存在误区。禅师认为,不同文明的冲突没有必然性,尤其是事关中华文明包括禅文明的时候。基督徒吸收禅学禅法的止观与默照,然后与基督教的祈祷结合,形成基督教的默观与默祷,谓之基督禅,这便是不同文明对话与互鉴的典型事例,亦是不同文明可以交融的典范。为此,把不同地区的冲突归结于不同文明的冲突是不谨慎的结论。本性禅师还认为:文明的交流核心是心灵的沟通,而慈悲仁义博爱是其交集共鸣点;南北交融与东西对话是当代不同文明交流的主线;中国禅文明在欧美的传播大有可为,以中国禅为主体的新佛教将在欧美诞生。
据悉,本性禅师倡导“心灵非暴力”; 专注于“文化、教育、慈善、修证”;致力“以佛心导正人心,回归信仰;以佛道辅正世道,重建道德”;推动“人间佛教、南北交融、东西对话”。为斯里兰卡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佛教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人。学兼南北传禅法。出版禅学专著逾6部,应邀于欧美、东南亚主讲禅学30多场,热心于中国禅的跨国传播与跨界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