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未成年人学校保护“铜墙铁壁”
在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教育部今天正式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细化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规定,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问题建立或完善了相应制度。(6月1日人民网)
保护未成年人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如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正式施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紧接着颁布,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正在不断走向成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祖国的花朵们将能够得到更加精心的呵护,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同时也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学生欺凌、校园性侵等恶劣问题在学校里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学校保护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制定《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专门对“学校保护”的内容、责任与义务等作出细化,明确具体的标准与要求,目的是为了抓好学校保护这一重要阵地和关键环节,把学校保护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让未成年人能够在校园里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校园保护应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注重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为了提高保护效果,学校需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合法权利,尤其是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舒缓学生的精神压力,适时开展心理调适,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欺凌、性侵等重大危害性问题,则需要建立专项保护制度,完善相应的防治工作机制,严格划定政策“红线”,尽快补上已经暴露出来的短板,这也是《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重要目标。
学校应当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净土,但也需要客观看待社会结构和环境变化对学校管理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互联网的渗透无孔不入,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产生偏差,成为学生欺凌等行为的催化剂。因此,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保护,学校需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知识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理性看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防止被网络不良信息诱导,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这也是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今法律法规体系变得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确保执行到位,学校要真正尽到责任,筑牢保护未成年人的“铜墙铁壁”,让校园净土不受侵犯、不被破坏。(福州文明办 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