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八旬木雕艺人“老当艺壮” 培养学生上千名

18.10.2017  17:45
◆闽南拍胸舞作品 ▲郑老还将继续创作

  “活到老,学到老,也要创作到老。”昨日,导报记者探访家住泉州市台商区洛阳镇白沙村的老艺人郑成昆,已是84岁高龄的他精神抖擞,谈起木雕创作时,他就更是“老当艺壮”。

  至今,郑老仍在持续创作木雕作品,最新的作品是新疆歌舞和拍胸舞等系列木雕。

  培养的学生有上千名

  “这80多年里,我有55年的光阴都扑在教育上,培养的学生有上千名之多。”郑成昆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将他与木雕的缘分以及创作过程的故事娓娓道来。

  郑老介绍,他祖辈就是从事雕艺这一行的,当时主要是给当地的寺庙和华侨古大厝进行建造和修缮。而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和爸爸行走在工地上,对木雕技艺耳濡目染,长大后也跟着帮忙做木雕。

  “因为本身对木雕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长大后对木雕也有了自己的追求,所以就到福州进修两年,系统学了雕刻和技艺。”郑老说,进修之后,他到厦门工艺美术学校任教,这一教便是30年。

  退休之后,郑老还坚持到华光学院为学生们授课,继续为雕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尤其为家乡泉州的雕艺产业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至今,他已培养雕艺人才上千名,不少学生还获评成为了各级工艺美术大师。

  仍然坚守木雕传统技艺

  “雕艺是一门传统手艺,但是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郑老说,他在任教期间主要教造型雕艺,这对他后来在创作闽南文化题材提供了诸多的帮助。

  在郑老的家中,一楼的一间房间被改成了个人“收藏馆”,用于存放郑老的作品。走进“收藏馆”,惠安女、泉州媒婆、弘一法师……各类雕艺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作品题材涵盖了古今中外,而且大多数作品跟闽南文化相关。

  郑老告诉导报记者,他创作一件作品,一般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首先要打草稿,然后用泥塑设计后,对作品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确定后才开始真正的木雕创作。

  据了解,郑老对木雕创作的要求几近苛刻。早在2015年时候,郑老就做成一套南音题材的木雕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他都经过反复推敲,不仅查看相关图片和资料,还多次到南音演奏实地进行仔细观看了解,最终才完成了系列作品。

  今年以来,郑老还做成了新疆买买提和闽南拍胸舞的作品。“这些题材和想法都是之前教书的时候就萌生的,现在一件件完成,下一步我还想创作《桃园三结义》这一作品。

  导报记者  陈龙山  郭冰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