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雄:2020年养老服务覆盖城乡 政府应尊重个人养老选择

24.12.2014  15:36

    福建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福建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方少雄接受本网专访

    访谈实录:福建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福建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方少雄就“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新华网福州12月24日电(见习记者 王文清)“新型城镇化对民政工作来说是个新课题,对解决老龄化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到2020年,我省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村。”昨天上午,福建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福建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方少雄就“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示。

    养老和社会救助:突破城乡二元思维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我们解决老龄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要求,过去二元化养老的标准、方式和理念,都受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冲击。今后,我们要摆脱固有的城乡二元理念,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做好养老和社会救助工作。”方少雄说。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的养老问题也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方少雄告诉记者,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提出,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救助方面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救助体系。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最新户籍制度的改革趋势,今后的社会救助要突破城乡二元思维,统筹城乡发展。”方少雄介绍说,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办法》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与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

    “我们民政工作就是要发挥好保基础、托底线的作用,编制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方少雄说。

    据记者了解,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即“9073”的养老引导方针: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方少雄告诉记者,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一部分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入住的对象主要是政府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同时在有床位空置的情况下也可向社会开放。一部分是社会力量兴办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向社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