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服务扎根村社——南平市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侧记

29.09.2015  09:26

  □许志平 张隽

 

一社区一法律诊所、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是南平市司法局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过程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推出的创新举措,近日,笔者一行对南平市的建阳区、武夷山市、邵武市开展“一社区一法律诊所、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走访。

 

法律顾问服务到村

 

      建阳区回龙乡均中村村民陈某和李某两家田地相连。今年5月份以来,在水稻种植时节需要大量灌溉用水的情况下,由于水源紧张,李某竟将自家田的出水口堵住,导致陈某本来就缺水灌溉的稻田没有水,双方因此发生纠纷,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刚上任不久的均中村法律顾问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展开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律顾问和司法所的同志密切配合,在首先稳定双方情绪的基础上,对有错在先的李某私自截断水源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随后向两家当事人耐心讲解了《民法通则》中的相邻权问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调解,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达了相互谅解、共同合理用水的意愿。经过进一步沟通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今后田地灌溉用水两家轮流排放着使用。一起因灌溉用水产生的纠纷就此划上句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矛盾纠纷呈现出易爆发、次数多、难调解的特点。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出现往往由纷繁复杂的因素引发,若放任其愈演愈烈,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014年9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省司法厅的意见要求,南平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选派律师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提出通过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法律顾问的制度,充分发挥以执业律师为主体的各类法律工作者的作用,为农村基层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以促进农村矛盾纠纷排解工作。  

  针对10个县(市、区)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基础不一的情况,南平市司法局与市综治办经过科学考虑和综合分析,确定了村聘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最早并得到过省委组织部肯定的延平区、法律服务工作较活跃的建阳区、经济实力较强且法律服务资源较好的邵武市、法律服务资源相对匮乏的松溪县这四个最具代表的县(市、区)作为试点。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建立乡村法律服务队伍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乡村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建设乡村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经费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与此同时,为解决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顾问资源不足的问题,武夷山市委政法委与市委组织部还从市直政法单位抽调127人组成第一批法律助理,到全市16个乡镇(街道、农茶场)、景区、度假区及115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居委会开展法律服务,并由市财政给予每人每月150元的补贴。如此大规模的选派法律助理下基层服务,目前在全国尚属首次。

  建阳区村多面广、地域分散,且法律服务资源十分紧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在内的专职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不足40人,要承担起全区13个乡镇(街道)217个行政村(居)的法律顾问工作难度非常大。过去,村居发生较复杂的矛盾纠纷或遇到法律问题一般都是寻求乡镇的指导和帮助。针对此情况,在推进村级法律顾问工作进程中,建阳区一方面实行服务范围“一篮子”,即法律顾问的服务范围包括乡镇及所辖的行政村(居);一方面实行法律顾问“团队化”,由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为法律顾问组团,在调配中针对各所的人员、服务能力等情况,结合各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法律需求、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合理调配律师事务所分别联系多个乡镇。各组团对所辖乡镇法律顾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调配,同时明确2名律师为相对固定的主要服务人员,其他人员根据需要临时调度,整体联动。

  邵武市则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整合运用好社会资源,实行常年聘请与专项聘请相结合、组建法律顾问团与聘请个体法律专业人员相结合、有偿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邵武市在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为团队骨干的同时,吸收热心法律公益服务的各类法律人士及志愿者参与到村聘法律顾问体系中,建立健全了大法律顾问格局。重点为乡镇(街道)、村(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解决重大事项处置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定期开展法制宣传;适时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等。

  目前,南平市4个试点县(市、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均有序铺开、进展良好。其中,建阳、松溪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实现乡镇村法律顾问全覆盖;邵武已完成60%乡镇村聘请法律顾问的工作;延平已有71%的乡镇村聘请了法律顾问。

  此外,南平市的其他县(市、区)司法局也不断整合辖区内法律服务资源,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这一现有平台,注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等社会法律服务资源,逐步建立了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到5月底,南平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已有86个乡镇(街道)、1637个行政村已有906个行政村分别聘请了法律顾问。

 

法律诊所开进社区

 

  5月29日上午,一社区居民拿着一份山场经营权转让合同来到武夷山市崇安街道营盘社区法律诊所,请求帮助检查合同的内容和书写格式是否合规。轮值坐诊的卢媛律师接过合同文本,立即细细过目,通过一番检查,她指出了合同中的几处问题,特别指出了其中涉及转让金额的几个关键数据前后矛盾的问题。这个居民咨询后满意地离去。

  自今年3月底以来,武夷山市司法局根据南平市司法局的工作部署,把推进社区“法律诊所”建设与扎实推进法治基础阵地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相结合,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社区和居民群众提供及时、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目前,该市已挂牌成立4家“法律诊所”。

  营盘社区地处城区中心,自成立社区法律诊所后,在为社区居民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婚姻纠纷是社区法律诊所常会遇到的问题。营盘社区法律诊所成立后不久,一名40岁左右的女士来到诊所,自诉与丈夫感情不合准备离婚,她询问目前家中有一幢自建房屋,系结婚前公婆所建,能否作为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处置。当班的邱芝杰律师一方面对这名女士进行劝慰,一方面向她讲解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基本概念。邱芝杰告诉她,根据婚姻法,若这幢房屋是其公婆名下的财产,又在她婚前所建,且在建过程中她没有出资出力,那么她是无权进行处置的。得到律师的明确指导后,这位女士表示,即便未来起诉离婚,也不会为了这栋权属关系明确的房屋纠缠不休。

  在社区里,居民间的争吵很常见,营盘社区法律诊所成立后,需要调处的这类纠纷也最多。今年5月18日上午10点多,营盘社区某居民楼5楼和6楼两户居民因下水道堵塞问题发生争执甚至动起手来,其中一方报了警。派出所在出警处置的同时,启动了与法律诊所的联动机置。接报后,诊所立即派出由律师、社区工作人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组成的调处小组,配合派出所出警上门调处。在争执现场,调处小组分头与双方人员沟通劝解,及时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待双方情绪渐渐平复后,调处小组建议双方各派代表到诊所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在诊所,当班律师与社区工作者对双方代表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调解,3个多小时后,纠纷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作为南平市社区法律诊所建设试点之一的邵武市,为了确保工作落实,让法律顾问真正发挥作用,针对社区不同情况,为社区法律诊所配备了包括社区综治分管领导、律师事务所律师、派出所民警、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医师阵容”。诊所采取轮流值班制,每月有一名法律顾问“定期坐诊”,定期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开展“志愿义诊”。目前,邵武市挂牌成立的社区法律诊所均具备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建议、矛盾纠纷调解以及诉讼代理等职能。

  社区法律诊所建设开展以来,建阳、邵武、武夷山等地针对不同情况,推出日坐诊、周巡诊、月会诊,以及“预约诊疗”、“综合会诊”、“个性巡诊”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了更专业、更具针对性、更便捷的“法律服务套餐”,在有效实现群众权利的依法维护、推进矛盾纠纷的依法解决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工作的法治水平,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如今,到法律诊所来“寻医问药”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南平全市220个社区(居委会)中,已有109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法律诊所,占总数的50%。社区法律诊所已成为南平市司法系统根据属地城市社区急需,充分发挥执业律师作用,为社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举措、新常态。

  南平市司法局局长余文新表示,推行“一社区一法律诊所、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有助于实现法律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实现群众不出村(社区)即可享受到法律服务的目标;确保了困难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并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同时,能让基层干部群众适时接受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增强法律意识,逐步养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让基层自治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令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邵武市通泰街道向南社区法律诊所宫一兵律师接受咨询

 

 

建阳区回龙乡司法工作室内范宇文副所长和詹志成法律顾问在回答村民咨询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