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11月9日 葫芦

09.11.2015  07:30

城市不单单属于人类,也属于潜藏在其间的数以亿计的美好生命。每天一个物种,带你重新发现你的城市。


---------------------------------------------------------------------------


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是什么?答案并不是小麦、水稻、玉米这一类我们耳熟能详的作物,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没有那么经常出现了的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葫芦属于葫芦目葫芦科,与西瓜、黄瓜等瓜类同属一家。虽然嫩葫芦现在也少量被用作食物,但是人类最早驯化葫芦,并不是看上了它的可食用性。成熟的葫芦外壁发生了木质化,整体不透水而且耐腐蚀,是一个非常好的容器——或者整个用作水壶,或者剖成两瓣儿用作水瓢,或者两头打通用作水管,和水打交道的时候,很少能碰见这样方便而廉价的材料了。


尚未成熟的葫芦果实。图片:wiki commons


和很多其他瓜类一样,葫芦也是一种藤本植物。在理想条件下,它们的藤可以长到7到10米长,如果将它种在树下的话,为了获取更好的光照条件,它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到树冠地顶端。但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会早早地掐掉它们的顶芽,迫使葫芦藤产生更多分支,从而开出更多的花,结出更多葫芦。


葫芦的花分雌雄,虽然看上去都是白白的一朵一朵,但是雄花具有明显的雄蕊和花粉,而雌花则具有清晰可见的下位子房——简单来说就是花底下自带一只小号葫芦。葫芦主要靠蜜蜂进行传粉,如果没有及时授粉的话,雌花就会连着“小葫芦”一起掉落。因此在蜜蜂不多的城市里,往往需要通过人工授粉来保证花朵受孕。


葫芦的花。图片:wiki commons


葫芦原产于非洲南部,在津巴布韦,现在依然有野生的葫芦种群。野生的葫芦壁更薄,用作储水容器的话不够结实,而它们驯化后的亲戚在储水能力上完爆它们的祖先,不论是在结实程度方面,还是防水性方面,由此可见早期人类是根据这些条件来筛选葫芦的。


葫芦最早是在非洲进行驯化的,但是根据一些考古学资料,至少还有两次独立的驯化过程——一次是在8000年前的亚洲,一次是在4000年前的埃及。无论如何,这种藤本植物跟随着人类走出了非洲,散布到了欧亚大陆热带、亚热带的每一个角落。令人惊讶的是,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葫芦就已经在美洲落地生根了。一部分学者认为,美洲的葫芦与亚洲的葫芦亲缘关系更近,是印第安人的祖先通过结冰的白令海峡,将它们从亚洲带去的;另外一些学者则根据更为详尽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认为美洲的葫芦可能直接来自非洲的野生品种,它们的种子从海路一路漂流到美洲,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在一万年前甚至更早。


葫芦的形状非常多样,并不只有上小下大一种。图片:wiki commons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也占有着重要的一席。它往往和健康联系在一起——传统医学中多用葫芦来装盛各种药物,有“悬壶济世”一说。当然,葫芦里能装的也不只是不知道是什么的药,还经常会是酒、醋,或者其他液体。而说起“依葫芦画瓢”,也能看出瓢和葫芦的密切关系。此外,葫芦还经常被加工成装蟋蟀等鸣虫的笼子,除了方便易得之外,它本身也能像乐器得共鸣箱一样,放大虫子的叫声。


手工抛光过的葫芦。图片:lywww.com


只是随着现代材料技术的进步,葫芦作为一种容器,显得越来越可有可无。即便是作为一种文玩,在各种昂贵的新材料面前也越发不受重视。这种人类最早驯化的作物,就这样一点点地从我们身边淡出——只留下只言片语或者一种符号,提醒我们它曾经就在那里。


作者: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