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11月2日 蜉蝣

02.11.2015  09:32

城市不单单属于人类,也属于潜藏在其间的数以亿计的美好生命。每天一个物种,带你重新发现你的城市。


-----------------------------------------------------------------------------


蜉蝣,是昆虫纲蜉蝣目昆虫的总称,世界约有2000种蜉蝣。蜉蝣身材纤细柔弱,翅膀膜质,复眼发达,腹部末端有一对长的丝状尾须。蜉蝣的英文是mayfly,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出五月(May)是人们能见到蜉蝣目数量最多的季节。


蜉蝣,摄影:三蝶纪


化石证据表明,蜉蝣是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起源于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有2亿年以上。在有翅昆虫里,只有蜉蝣目和蜻蜓目昆虫的翅膀在停歇时不能向后折叠,其中蜉蝣目是有翅昆虫里最原始的一个目。


说起蜉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朝生暮死”这类形容时间短暂的成语。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就有“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描述,以蜉蝣与沧海一粟形容人生的短暂和渺小。的确,蜉蝣的成虫寿命极短,通常来说,只有1-3天的寿命,雌雄蜉蝣完成此生最重要的任务——繁殖后代,也就命不久矣了。那么蜉蝣真的是朝生暮死吗?事实并非如此。


蜉蝣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中不经历蛹的阶段。在不完全变态的昆虫里,蜉蝣又算是一个异类。因为它们的生活史比起其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又多了一个亚成虫的阶段,即它们的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成虫四个阶段(注:水生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的幼虫称为稚虫)。雌性蜉蝣把卵块产在水中,卵孵化出稚虫。蜉蝣的稚虫身体侧面有适应水生生活的气管鳃,可以在水中生活1-3年。稚虫爬到水边的石块或植物茎上,羽化变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长相相似,只是体表有一些毛,翅膀没有成虫那么透明。一天之后,亚成虫蜕皮变为成虫。


蜉蝣生活史

蜉蝣稚虫,摄影:三蝶纪


成虫之后,它们就可以自由飞行,交配和繁殖了。在一些环境良好的淡水河道,可以见到壮观的蜉蝣婚飞场景。对于蜉蝣这种成虫寿命短暂的昆虫来说,集中时间大量羽化,集中交配繁殖是繁殖效率最高的策略。


蜉蝣婚飞


蜉蝣对水质要求很高,因此在生态环境评测中,它们的种类、数量和繁殖代数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昆虫。红蜉蝣  Ephemera rufamaculata  又叫红斑蜉,属于蜉蝣目扁蜉科似动蜉属,腹部为棕红色,也是环境评测常用到的一种昆虫。

作者: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