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司法部发布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

16.07.2016  18:06

最高检司法部发布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督工作规定

  选任管理规范化 监督情形更明晰

      法制网北京7月13日讯 记者周斌 刘子阳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了解到,为规范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工作,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检察权运行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日前,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下称《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可对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存在的11种情形实施监督。

  《办法》根据中央关于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准确把握人民监督员制度定位,重点明确了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机制,规定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人民检察院配合协助;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确保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和使用相衔接。二是明确了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和程序,规定了人民监督员的基本任职条件,要求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到所在单位、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听取群众代表和基层组织意见、组织进行面谈等多种形式,考察确定人民监督员人选,并进行公示;同时,为更好体现人民监督员的广泛性、代表性,规定人民监督员人选中具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一般不超过选任名额的50%。三是明确了人民监督员抽选履职程序,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开人民监督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畅通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渠道;参加案件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从信息库中随机抽选,并通报检察机关。《办法》还明确了人民监督员的设置、履职要求、培训、管理及履职保障等内容。

  根据《规定》,人民监督员认为检察机关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监督: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超期羁押或者延长羁押期限决定违法的;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违法搜查、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阻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拟撤销案件的;拟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应当对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立案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处理情况,以及刑事赔偿案件办理情况等程序性信息建立台账,供人民监督员查阅。检察机关在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中,应当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关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在接待属于本院办理的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时,应当告知其有关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

  《规定》明确,除人民监督员外,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符合监督要求的,也有权申请启动监督程序。

  《规定》强调,检察机关不得诱导、限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关于印发《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的通知

司发〔201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司法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研究制定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已经中央政法委员会批准,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在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分别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

  2016年7月5日

   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工作,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检察权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任和管理人民监督员应当坚持依法民主、公开公正、科学高效的原则,建设一支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扎实群众基础的人民监督员队伍,保障和促进人民监督员行使监督权,发挥人民监督员监督作用。

  第三条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检察院予以配合协助。

  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人民监督员履职提供相应服务,确保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和使用相衔接,保障人民监督员依法充分履行职责。

  第四条 人民监督员由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具体工作。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健全工作机构,选配工作人员,完善制度机制,保障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条 人民监督员分为省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省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其中,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直辖市各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监督县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

  第六条 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担任人民监督员不超过两届。

  人民监督员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第七条 人民监督员依法行使监督权受法律保护。

  人民监督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和有关纪律规定,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独立公正地对列入监督范围的案件进行监督。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妨碍案件公正处理;

  (二)泄露案件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信息;

  (三)披露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应当公开的案件信息。

  第八条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的年满23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担任人民监督员。人民监督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者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第九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会同人民检察院,确定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及分布,辖区内每个县(市、区)人民监督员名额不少于3名。

  第十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发布人民监督员选任公告,接受公民自荐报名,商请有关单位和组织推荐人员报名参加人民监督员选任。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工作人员和人民陪审员不参加人民监督员选任。

  第十一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到所在单位、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听取群众代表和基层组织意见、组织进行面谈等多种形式,考察确定人民监督员人选,并进行公示。

  人民监督员人选中具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一般不超过选任名额的50%。

  第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人选经过公示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作出人民监督员选任决定、颁发证书,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人民监督员信息库,与人民检察院实现信息共享。

  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公开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畅通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需要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评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开展监督评议三个工作日前将需要的人数、评议时间、地点以及其他有关事项通知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从人民监督员信息库中随机抽选,联络确定参加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并通报检察机关。

  第十六条 人民监督员是监督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监督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担任过监督案件诉讼参与人的,应当自行回避。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监督员有需要回避情形的,应当及时通知司法行政机关决定人民监督员回避,或者要求人民监督员自行回避。

  第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人民监督员初任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

  人民监督员应当按照要求参加培训。

  第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人民监督员履职台帐,对人民监督员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人民监督员表彰奖励、免除资格或者续任的重要依据。

  人民检察院应当定期将人民监督员参加监督评议情况和其他履职情况通报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九条 对于在履职中有显著成绩的人民监督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表扬。

  第二十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选任决定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免除其人民监督员资格:

  (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违法犯罪的;

  (三)丧失行为能力的;

  (四)在选任中弄虚作假,提供不实材料的;

  (五)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人民监督员因工作变动不能担任人民监督员,或者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或者出现其他影响履职的重大事项的,应当及时向作出选任决定的司法行政机关辞去担任的人民监督员。

  第二十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考核结果、免除资格决定书面通知人民监督员本人及其工作单位、推荐单位,并通报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及履职相关工作经费申报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严格经费管理。

  人民监督员因参加监督评议工作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司法行政机关按相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设区的市,包括地区、自治州、盟以及未设区的地级市。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

(2015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健全检察权运行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监督员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监督: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羁押或者延长羁押期限决定违法的;

(三)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

(四)违法搜查、查封、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

(五)阻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

(六)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

(七)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八)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人民监督员对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存在前款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监督。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中的下列情形可以实施监督:

(一)拟撤销案件的;

(二)拟不起诉的;

(三)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第三条 人民监督员依法、独立、公正履行监督职责。

人民监督员行使监督权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认真对待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明确专门机构、配备专人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

第二章 监督工作程序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或者根据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报请作出决定的案件,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由本院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

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诉讼程序、办案期限等情况,及时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犯罪嫌疑人在押的,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期羁押。

第二节 监督程序的启动

第八条 人民监督员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一款情形之一,要求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由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受理。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一款情形之一或者第三款第三项情形,申请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由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受理。

第九条 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统一对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要求或者申请进行审查。属于本院管辖且属于人民监督员监督情形的,按照控告、举报、申诉案件工作程序直接办理或者转交其他部门办理,并及时反馈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登记备案;属于本院管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送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处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处理:

(一)应当立案而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

(二)延长羁押期限决定违法的;

(三)对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

(四)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部门或者其他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对监督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答复人民监督员或者申请人,并反馈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

人民监督员或者申请人对人民检察院的答复意见有异议的,经检察长批准,控告检察部门或者其他承办部门应当将处理意见及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及时移送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评议的准备。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具有本规定第二条第三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之一的,经检察长批准,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在作出拟处理决定之日起三日以内将拟处理决定及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移送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评议的准备。

第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收到案件承办部门移送的拟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的案件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材料不齐备的,可以要求案件承办部门补充。

第十三条 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而未接受监督的,可以责令下级人民检察院依照本规定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第三节 监督评议程序

第十四条 监督评议案件,应当有三名以上单数的人民监督员参加。重大案件或者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应当有五名以上单数的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评议工作。

参加案件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的抽选、确定与回避,按照《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办理。

第十五条 案件监督评议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向人民监督员提交拟处理意见(决定)书及有关材料,并告知应当遵守的纪律规定和保密要求;

(二)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介绍案情和当事人、辩护人意见,说明拟处理意见(决定)的理由和依据;

(三)案件承办人回答人民监督员提出的问题;

(四)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

第十六条 案件监督评议中,案件承办人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出示相关案件材料,或者播放相关视听资料。

第十七条 人民监督员推举一人主持评议和表决工作。人民监督员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和表决。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时,可以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情况、办案程序、是否同意检察机关拟处理意见(决定)及案件的社会反映等充分发表意见。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后,应当形成书面表决意见,说明表决情况、结果和理由。书面表决意见应当由人民监督员署名。

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时,案件承办人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人民监督员评议情况和表决意见移送本院案件承办部门或者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

第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和表决意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依法作出决定。

第二十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本院或者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以内,将决定告知参加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会同案件承办部门向参加监督评议的人民监督员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四节 复议程序

第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的决定经反馈后,参加监督评议的多数人民监督员仍有异议的,可以在反馈之日起三日以内向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提出复议。

第二十二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统一受理人民监督员提出的复议要求,交由本院相关部门重新审查。

第二十三条 负责审查的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检察人员及时、全面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本院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人民监督员提出的复议要求之日起三十日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于复议决定作出之日起三日以内反馈要求复议的人民监督员和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五条 原处理决定与复议决定不一致的,由作出原处理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及时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第二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复议决定与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仍不一致的,负责复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提出复议的人民监督员说明理由。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保障

第二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机关重大工作部署、决策和其他检察工作情况。

第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立案情况,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处理情况,以及刑事赔偿案件办理情况等程序性信息建立台账,供人民监督员查阅。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开展跟踪回访、执法检查、案件评查工作,或者举行案件公开审查等活动,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

第三十条 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中,应当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关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人民检察院在接待属于本院办理的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时,应当告知其有关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

第三十一条 被告知人向案件承办部门提出人民监督员监督申请的,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将该申请事项及相关材料移送本院控告检察部门按照本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提供履行监督职责所必需的工作场所以及其他必要条件。

第三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按照本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诱导、限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第三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因参加监督评议工作所产生的费用,由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的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开展人民监督员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列入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经费保障范围。

第四章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责

第三十六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

(二)受理案件监督材料,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通报案件监督情况,反馈监督案件处理结果;

(三)协助做好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跟踪回访、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案件公开审查等活动的相关工作;

(四)承办检察长和上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三十七条 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有关文书及材料,由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按照监督工作流程归档。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归档的,由业务部门按照《人民检察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等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不包括省级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0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同时废止。

 

让人民监督员更有代表性

——最高检、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和监督工作规定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陈菲、罗沙、白阳)日前,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最高检印发《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就两个文件的有关问题,最高检、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高中以上学历年满23周岁可担任人民监督员

  记者:公民具备什么条件可以参加人民监督员选任?

  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办法明确了担任人民监督员的一般条件,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年满23周岁的中国公民,要求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之所以只规定了高中学历,主要是从人民监督员职责定位出发,并考虑基层实际。同时,明确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者被开除公职的,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对于那些因身份、职务原因不适合担任人民监督员的人员,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工作人员和人民陪审员,明确规定不列入选任对象。

   公职人员不超过50%

  记者:如何体现人民监督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人民监督员来自于人民,专门监督检察工作。为了充分体现人民监督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办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规定了四方面内容:一是人民监督员人选中具有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一般不超过选任名额的50%。二是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担任不超过两届;人民监督员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三是要求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到所在单位、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听取群众代表和基层组织意见、组织进行面谈等多种形式,考察确定人民监督员人选,并进行公示。四是明确每个县(市、区)人民监督员名额不少于3名,保证人民监督员地域分布的广泛性。

   可监督11种情形

  记者:我们看到《规定》新增了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等4种情形的监督,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为了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规定列举了11种监督情形,与2010年出台的《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相比,新增了4种情形,即: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阻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这既是四中全会的要求,也是贯彻2012年修改后刑诉法精神,加强人权保障的具体措施。可以说,规定所明确的监督范围已基本涵盖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各关键环节。

   扩大了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

  记者:规定如何体现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2010年《规定》,除人民检察院主动启动监督程序的“拟撤销案件”“拟不起诉”两类案件外,其他情形的监督程序均由人民监督员启动。此次改革中,为充分体现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的诚意,本着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精神,规定扩大了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明确控告人、举报人、申诉人和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也是监督程序的启动主体。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给予一致肯定,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四项举措增强监督效能

  记者:有人认为,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评议意见被检察机关采纳的比较少,监督效力偏弱,请问规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为了进一步增强监督程序的刚性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效能,我们在改革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扩大启动主体,降低启动监督程序的门槛,增强启动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二是完善监督评议的具体流程,增强评议效果。为了让人民监督员尽最大可能做到“兼听则明”,规定明确“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介绍案情”的同时,还要介绍当事人、辩护人意见。三是增设了复议程序,倒逼检察机关办案部门要审慎对待此前的审查处理和监督评议。四是针对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反映比较集中的案件知情渠道少、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规定提出建立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台账、人民监督员监督事项告知等制度,便于人民监督员了解案件办理情况,更好地发现监督线索,为启动监督程序创造条件。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效力主要体现在启动程序的刚性和制度本身的倒逼效应两个方面。人民监督员和当事人一方只要提出监督诉求,就必然启动检察机关内部的审查处理和反馈程序,人民监督员和当事人有异议的,还需要启动监督评议乃至复议等程序。同时,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的存在本身,对办案检察官会产生一种倒逼效应,促使检察官在办案中更加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司法行为。因此,即便是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评议意见未被检察机关采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本身的效力也已经体现。

   公开人民监督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记者:如何保障和促进人民监督员依法履行职责?

  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作用,办法规定了四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公开,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要公开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畅通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的渠道。二是随机抽选,明确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从信息库中随机抽选,通报检察机关。三是履职回避,明确人民监督员是监督案件当事人近亲属、与监督案件有利害关系或担任过监督案件诉讼参与人的,应当回避。四是履职保障,明确司法行政机关健全工作机构,选配工作人员,完善制度机制,将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及履职相关工作经费申报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

 

最高检司法部明确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选任管理  

  选任改革让人民监督员更敢说  

法制日报记者 刘子阳 见习记者 李豪

      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其他机关的同时,自身如何接受监督? 2003年,人民监督员制度应运而生。制度创立之初,人民监督员一般由检察机关商请其他单位和组织进行民主推荐,经检察机关考察确认后产生,引发社会上对检察机关“自己请人监督自己”的质疑。

  近日,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规定》。按照选任管理办法的规定,人民监督员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选任管理。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采访北京、湖北、重庆3个试点省市的人民监督员了解到,选任方式的改变让人民监督员更敢说、更敢监督了。

   启动监督程序不受排斥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某村支书余某被举报存在贪污、受贿问题,初查举报线索后,检察机关认为不符合立案的法定条件,决定不予立案。人民监督员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要求启动监督程序。

  经审查,余某在担任村主任期间涉嫌贪污等问题,该案具有“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情形。2015年6月,咸丰县人民检察院对余某立案侦查。

  通过对该案的监督,有效促进检察机关更加规范、深入细致地开展办案工作,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制裁,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杨红星说,以前要求启动监督程序,有的基层检察院比较排斥、态度也不端正。现在,检察机关很重视人民监督员的工作,不但不排斥,还更多地主动邀请监督。

  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改革后,人员构成更加科学合理是人民监督员的切身感受。

  杨红星说:“过去恩施州检察院的20名人民监督员中,在行政机关工作且有职务的政工人员居多,这些人因身在体制内的原因,监督时多少会存在顾虑。现在新选任的人民监督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构成比例大大减少了。

  北京市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杨德宏告诉记者,北京市新选聘的120余名人民监督员,大部分是新面孔,不少是从基层推荐上来的。这些人的职业涉及方方面面,如律师、大型企业工会代表等也赫然在列。“我感觉改革后,人民监督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增加了。

   11种情形纳入监督范围

  2015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犯罪嫌疑人李某军、李某科立案侦查并予以逮捕。同年7月,李某科不服对其作出的逮捕决定。随后临沂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正式受理此案,并配合司法行政机关随机抽取3名人民监督员参加该案监督评议。人民监督员经独立评议认为,李某科提出了不服逮捕决定的意见,却提不出申辩理由和根据,一致表决同意检察机关的拟处理意见。

  据了解,规定将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阻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4种情形,加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杨德宏说,监督范围由7种增加到11种,基本涵盖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各关键环节,将案件办理的各关键环节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能够更好地践行阳光司法,避免检察机关违规办事,更好地保障了当事人的人身权益。

  重庆市人民监督员张兵说:“检察机关每个季度会向人民监督员公开职务犯罪案件台账,由我们确认后签字,还设立人民监督员接待日,邀请我们参加对已办结职务犯罪案件的跟踪回访等活动,方便我们从中发现监督线索。

  杨红星建议,应当把人民监督员的联系方式更大范围向群众公开,以便了解和掌握更多案件线索,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才会更加主动。

  杨红星说,人民监督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掌握更多法律知识,如果自己本身就不懂法,也就很难看出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如果老是怕得罪人,带着不好的心态,也不能很好地从事这项工作。

   意见未采纳可申请复议

  重庆市某公司医药代表陈某为在销售药品、医疗设备时得到关照,向重庆市忠县某医院相关负责人潘某行贿5万元人民币。忠县人民检察院对陈某立案侦查后,认为陈某行贿数额不大,且无充分证据证明其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拟作撤销案件处理。

  2015年7月,此案依照规定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经评议,多数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拟撤案意见,认为应当移送起诉。忠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经研究,没有采纳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随后,多数人民监督员提出复议。此案是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复议程序以来,全国范围内两个复议案例之一,历经了一整套完整的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全程参与这起案件监督程序的张兵说:“刚接触这起案件后,我认为这起案件涉及资金很多,但认定受贿金额较少,是不是存在不为人知、不可告人的一面,作为人民监督员,我要揭开这层面纱。

  张兵介绍说:“检察机关非常重视人民监督员启动的监督程序,进入复议程序后,检察机关不但重新全面审查了全案,而且进行了两次补充侦查,案件办理全程向人民监督员公开,对人民监督员提出的疑点一一调查并反馈。虽然检察机关并未采纳我们的意见,但这起案件反映出检察机关敢于接受监督、真诚接受监督的态度和决心。如果一起案件的办案程序完全公开透明、程序上很正义,可操作的空间完全被压缩了,也就很难再去怀疑案子的实体是否正义了。

  增加复议程序,赋予人民监督员新的权利救济渠道,是这次人民监督员改革的重要内容。杨德宏认为,增加复议程序,使检察机关更加审慎对待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评议、更加尊重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对增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我市发布28条措施
  昨日,中国(福建)东盟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政府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8月2日,省委书记周祖翼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
2023“中国—东盟周”明日在榕开幕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政府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