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坚定文化自信 坚守文化传承

09.03.2018  09:42

  这几天在北京,多家中央媒体记者再次关注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采访主题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这一问题上,我国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曾静萍回忆说,从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就一直在关注传统文化,见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过程。

  “以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不易在于经费,而今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逐年上升,资金有了保障。”曾静萍说,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具体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梨园戏,福建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审批、公益演出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只要想做事,项目肯定是有的,资金都可以申请。

  政策资金有了保障,但还不能高枕无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在人,一定要让传承人没有后顾之忧。”曾静萍在接受各个媒体记者采访时,始终秉承这样的态度。

  “欣赏传统戏曲的人越来越多,但传承人却越来越少。”作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她最揪心的就是,当老艺人在慢慢逝去之时,年轻一代接班人的心却静不下来,刻苦学习程度不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曾静萍认为,这主要是传承项目经费的落实出现偏差,传承人待遇偏低,传承人进行传承工作由谁监督、怎么监督等仍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对此,她建议,对非遗传承的保护和抢救,要更具体、更切实地做一些务实工作。特别是项目拨款后,要更加人性化地使用和监管资金,不能硬性地全部用于服装、道具、舞台、灯光等硬件上,而应当适当考虑传承人的传承工作付出,落实传承经费,并在软环境上更加激励传承人。

  “当我们惋惜老艺人远去的时候,更要直面传统文化的传承接班问题。”曾静萍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各级各部门要从根本上重视,从小时候熏陶起、从学前教育抓起,并融入生活,与时俱进、持续巩固。

  “生长在这片土地,自信不是学来的,也不是靠说的,自信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脚下,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曾静萍一直保持积极乐观态度。(记者 严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