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诗志:30年坚守村小无怨无悔
临近期末,曾诗志老师忙着为学生补缺补漏,前段时间参加南平市教育系统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耽误了部分课程,他要利用期末复习时间帮学生把知识补上。
华桥乡古林小学是光泽县最偏远的村小之一,曾诗志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从县城到古林村有60多公里,需要出省跨县,绕经江西省资溪县城才能到古林。因交通不便,外地教师不愿进山,本地老师又不愿久留。曾诗志也是在这个小山村里长大的,他七岁那年,村里盼来了一位从省城来的知青老师,村里人对这位有知识、有文化的省城老师特别敬重,平时自家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先想到他,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争着请他吃饭。看到村里的人对老师如此敬重,曾诗志心中产生一个想法:长大后也要当一位好老师,不仅有知识,受人尊重,更重要是让家乡的孩子有书读。
为了实现梦想,曾诗志学习刻苦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先后升入了乡中学、县一中。但遗憾的是1985年高考时他没能如愿考上师范学校。此时,古林村的校长询问他是否愿意到学校代课,工资每月26元,但每月只能拿到16元,另外10元要等到年终才发。想到村里缺老师、孩子渴望求学的眼神,他欣然接受了邀请,成为一名代课老师。
为了当好代课老师,他不仅努力地做好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知识。经过努力,他于1992年考入了南平师范学校,实现了当一名公办老师的梦想。师范毕业分配之时,很多同学都选择到闽南等发达城市工作,而他却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养育他的偏远家乡古林村执教。他说,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也能受到好的教育,将来走出大山,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学校条件差,公办教师少,曾诗志不仅要教高年级的课程,还要身兼学校里的其他工作,但他从没感觉自己吃亏受累,反而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在不懈的努力下,他所教的班级教学质量、学生升学率都名列全乡村小前茅。
2000年,他挑起了校长这副重担,面对古林学校地方偏远,交通十分不便,经济又落后,加上1997年代课教师全部清退,一时造成教师严重缺编。如何争取师资,稳定队伍成了他最大的心病。但他没被困难吓倒,缺教师,他邀上村干部跑教育主管部门要,后来又争取外地老师来轮岗。为了让来校教师留得住,他一心为教师着想,甘愿当教师的勤务兵。为了方便外地教师周末回家团圆,他把外地老师的课程往中间挪,并尽量少安排,碰到教师有急事,他主动为其代课,有时教师没车回家,就骑摩托车送他们,逢年过节,其他老师都回家了,他却一人以校为家。学校灯坏了,水龙头坏了,房子漏雨了,他都自己义务去修,从不计任何报酬。
为了改善落后的办学条件,他争取到增盖三间平房教室的资金,但为了学校长远发展,他建议村里把平房改建成楼房,可村里当时经济困难,拿不出钱。为了学校的发展,他毅然以个人的名去银行贷款8800元,帮村里垫付工资。当时好多亲朋好友都说他傻,到时村里还不了怎么办?他说,只要学校能盖起,其他以后再说。资金解决了,征地又遇到麻烦,为此,他逐户上门做工作,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三个月后终于征好地基。2002年,一座两层的教学楼终于盖好了。2012年,他争取到2万多元资金,建成了标准化篮球场,使学生有了活动场所。2013年,又建成了一幢两层楼的教师周转房,今年又争取了10多万元资金维修教学楼及围墙,学校的环境越来越好,师资也相对稳定,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由于工作认真踏实,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想调他到中心小学任教,村民听说后,纷纷前来挽留:“曾老师,你走了学校怎么办?”几个家长也特意赶到学校说:“曾老师,你不能走,本来我们村老师就难调进来,你一走孩子怎么办!”孩子们也说:“老师您别走了,我们就喜欢您教我们……”老支书、家长们、学生们,一句句肺腑之言,一股股暖流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打消了走的念头,就这样一留就是十几年。这么多年,他也多次被乡县评为“优秀教师”,今年还被评为福建省“实事助学基金杰出教师”,并在南平市教育系统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演讲了自己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