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决不是治世良药

27.11.2019  15:30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25日,意大利米兰圣卡洛一员举办一场展览,该展览展示了许多匿名的暴力受害女性的X光片和照片。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摘自澎湃新闻)

  根据联合国妇女署数据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妇女和女童在她们的一生中遭受过暴力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及性暴力。49个国家没有法律保护妇女免遭家庭暴力。这些数据让人震惊的同时也引发思考,如何消除针对妇女暴力依然是当今的重要课题。

  暴力行为背后是社会对性别的歧视。针对妇女暴力的行为在全球范围层出不穷,就我国来说,有公众人物蒋劲夫打女友、女初中生在中考前被父亲殴打致死、女诗人余秀华常年受丈夫暴力侵害等等,社会不同阶层都有一定的受害者。自农耕时代以来,男性处于社会性别秩序的优先地位,在古雅典文明中只有男性可以参与议会,在中国,“三寸金莲”就是对女性权益侵害的有力证据。进入新时代,自由、民主的思想冲击,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社会价值不断提升,但是家庭暴力依然广泛存在,这些暴力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背后还反映了畸形的控制欲以及施暴者为了维护自身男性主导地位而变本加厉。

  法律是防止暴力的最佳武器。歌德说,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当礼节和道德没办法约束个人行为时,法律就是捍卫权利的最好方式。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201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构建了多部门、多机构合作的反家暴机制,明确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还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法律意识上明确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

  打通连接渠道让暴力受害者发声。根据《人民日报》官微统计,我国约有24.7%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而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用自身的经历化成文字,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年轻人,却也无处寻求帮助,最后以自杀的方式让公众知晓。这样的事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机构宣传的不到位、学校教育的忽视造成沟通渠道不畅通,暴力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如果不及时制止,暴力就不会停止。上文提到的女初中生常年受到父亲殴打,期间向母亲、学校、警察等求救,最后依然是悲伤的结局,这让人唏嘘的同时更值得反思,要致力于促进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执法的有效实施,需要每个人对暴力行为的抵制,需要完善机制,让受害者发声的时候能够得到回应而不是空谷回响石沉大海。(厦门市文明办陈婷婷)

进社区开展反家暴讲座
近日,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群众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法院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