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知”“行”结合促发展
“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技术,转化成有成效的行动力,“知”“行”结合,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怀揣着满满的期望和激动的心情,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龙岩实践团启曦小分队出发了。
“喝豆浆”茶树的推广之路
“喝豆浆”长大的茶树,你见过吗?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学院赴龙岩实践团启曦小分队一行人走进福建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就见到了这种“神奇”的茶树。
鸿鼎茶业是园区内大型企业之一,在鸿鼎茶场车间的小黑板上,写着“黄豆300公斤,红糖25公斤,微生物菌4瓶……”的字样,正当队员们琢磨着这看似“菜单”的食谱时,鸿鼎茶业董事长李志鸿笑着说道:“这可不是茶场工人餐饮的菜单,这是我们致富的法宝。”
“我们的永福高山茶之所以能一直保持高品质高水准出品,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我们施用‘豆浆’作为茶树的肥料。”李志鸿表示,他们用黄豆添加生物益菌、红糖等发酵、稀释制成特殊的“豆浆”,通过喷灌设备浇灌到茶树的根部。这种“豆浆”不仅可以为茶树提供易于吸收的植物性蛋白,还具有分解有机质、改良土壤,抑制病菌、净化土壤等特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的饱嫩度和可采周期,更能提升茶叶的香气。
“那目前贵公司的经济效益如何?”带队老师黄怡关切的问。“哎,这正是我们发展的难处!空有好茶叶却没有销路!”李先生紧皱眉头。黄怡老师依据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李先生发展“支招”:营销中最重要的是打造品牌。倚靠良好的茶叶品质,依托“茶树喝豆浆”的鲜明特点,打造特色“豆浆茶”品牌;同时,参考《印象大红袍》的运作模式,利用名人效应让“豆浆茶”更快更好的推广到民间。李先生表示,听君一席话,方得恍然大悟。
“技术和学术应该紧密的结合,只有做好技术和学术两者之间的传帮带的连接,才能使技术更强,学术更深!才能让知识真正变成行动力,让知识变成财富”带队老师黄怡在参观鸿鼎农场后对着实践队员们说道。
技术传递造就“浪漫满屋”
在7月6、7日,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赴龙岩实践团启曦小分队先后走访了漳平市许燕计划生育家庭农场和上杭县先鲜计划生育家庭农场等多个农场。其中,当走进许燕农场看到那满塘的荷花和成片的玫瑰园时,实践队师生都深深陶醉于此,笑称此地为“浪漫满屋”。
农场主李许治介绍道:“我们农场主营花卉栽培,目前正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观光农业对花卉的成批长势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冻害对花卉生长确是极大的威胁。”
李先生边说着,边带实践队师生参观花卉栽培大棚。这时,实践队的同学发现田里都盖着一层塑料薄膜,便开始讨论薄膜的作用。听到有人提出“薄膜是为了冬季保温”的观点时,李先生便对同学的观点进行“拨乱反正”了。大棚内湿气重,冬季气温低,气体成雾凝结成水滴覆于薄膜表面,反而使棚内气温更低。针对大棚的这个缺点,黄怡老师建议对大棚安置通风系统,使棚内空气尽量保持干燥;同时,为了减少霜冻对花卉的损害,黄怡老师提出可借鉴福建农林大学的新技术“以虫防虫”,建立高校与基层间的技术连接,让高新技术更直接的进入生产环节,让知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行动力。
当被问到对于今年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时,李先生充满信心,“有了政府的扶持、农技人员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今年肯定能增产。”
家庭农场在福建起步相对较晚,相比江浙地区,经验较不足,在很多方面仍在摸索的过程中。因此李先生向黄怡老师表明了他想通过现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方法,使农场的果蔬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分额,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式,从而使农场扩大销售市场是一条前景非常不错的发展道路,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定要及时联系我们。”黄怡老师走前不忘叮嘱农场主李许治,并表示,走访基层下乡实践,对基层人民来说是获取新技术的一个便捷渠道。而对实践人员来说,则是将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为实践人员了解实情,“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下乡不是一味的高校像基层传递知识技术,同时也是双方互相“教学相长”的过程。
高效营销助力泥鳅跃“龙门”
8日,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赴龙岩实践团启曦小分队于连城冠辉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偶遇了一群台湾“呆萌”泥鳅。
据了解,台湾泥鳅是普通泥鳅与鳗鱼的杂交品种,该品种基本覆盖海南各大城市酒店、超市及农贸市场,不仅让“泥鳅”成功走进了更多人的菜谱,也填补了现代城市客户对优质泥鳅的消费需求。管理人员谢水如表示,虽然台湾泥鳅市场广阔,在福建却名气不大,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的机会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用更专业的技术、更实在的营销让更多的国人享受这“水中人参”。
带队老师黄怡则表示,泥鳅不像鲤鱼,其前圆后扁,小眼睛难以被大众接受,要跃过这道“龙门”得多花心思在营销手段上,多多关注政府的惠农政策,与政府加强合作,为发展开辟新渠道。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科上的创新,与高校合作吸收其专业的技术、营销知识,扩大市场影响力。
时光匆匆,一晃眼4天的下乡实践行程也接近尾声了。在反馈会上,黄怡老师反映:基层人民更多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去获得技术而不是通过交流学习得到新技术。这样会导致技术更新换代慢,同时不能使高新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同时,基层人民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技术知识还是财会知识、政策知识,都亟需进一步提高。实践队学生则纷纷表示:下乡是个非常考验人的实践过程。通过下乡,认识到理论知识并非“无用”之物,而是我们还没学会将其转化成行动力、生产力;同时,光有知识或光有实践技术都是不够的,要将两者相结合。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林逸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