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一对夫妻的“浪漫满屋”

10.07.2014  13:52

    告别朝夕相处了两天的漳平,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赴龙岩实践团队一行人走进了位于上杭镇的先鲜计划生育家庭农场,看到农场主夫妇辛勤劳作的背影,队员们笑称这片农田为农场版“浪漫满屋”。

    据了解,两年前,蔬菜种植经验丰富的李国先和妻子承包了村里的一片荒地,先后中上了西红柿、苋菜等蔬菜。经过两人齐心协力的辛勤劳作,昔日的荒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果蔬园。这100亩的分散农田,94个蔬菜大棚也为李国先夫妇带来年产值150万元以上可观收入。

在参观蔬菜大棚时,实践队的同学发现田里都盖着一层塑料薄膜,便开始讨论薄膜的作用。听到有人提出“薄膜是为了冬季保温”的观点时,李国先对同学的观点进行了“拨乱反正”。大棚内湿气重,冬体成雾凝季气温低,气结成水滴覆于薄膜表面,反而使棚内气温更低。针对大棚的这个缺点,黄怡老师建议对大棚安置通风系统,使棚内空气尽量保持干燥。同时,也可借鉴福建农林大学的新技术“以虫防虫”,让蔬菜免受冻害之苦。

    当被问到对于果园今年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时,李国先充满信心,“有了政府的扶持、农技人员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今年肯定能增产。”

    家庭农场在福建起步相对较晚,相比江浙地区,经验较不足,在很多方面仍在摸索的过程中。因此李国先向黄怡老师表明了他想通过现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方法,使农场的果蔬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分额,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式,从而使农场扩大销售市场是一条前景非常不错的发展道路,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定要及时联系我们。”黄怡老师走前不忘叮嘱农场主李国先,并表示,走访基层下乡实践,对基层人民来说是获取新技术的一个便捷渠道。而对实践人员来说,则是将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同时也为实践人员了解实情,“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下乡不是一味的高校像基层传递知识技术,同时也是双方互相“教学相长”的过程。

 

 

(管理院学赴龙岩实践团启曦小分队林怡婷、刘宁澜、林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