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分化:苹果手表求实用 谷歌眼镜偏高冷

10.09.2014  12:13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旧事重提只因新闻刺激,在苹果智能手表iWatch蓄势待发的这段日子里,苹果CEO蒂姆·库克对智能硬件创新特别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看法被翻了出来,“眼镜(谷歌主打产品)并不能成为主流产品。不过,我觉得腕带有意思,而且很自然”。作为行业领头羊,这似乎是对智能硬件创新思路的最好诠释:前者求实用,后者高冷赌未来。

   雷声大雨点小

  在分析苹果和谷歌的智能硬件创新思路之前先来看看行业。得益于以谷歌安卓为代表的开源操作系统和移动处理器的普及,科技公司早在两三年前就注意到智能操作的广泛应用性——不再局限于手机和平板电脑,手表、手环、眼镜、电视甚至书包、服装、空调等等,我们日常接触的一切物体都可以装上芯片和操作系统,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智能操控。

  对“人机交互”更密切也更频繁的可穿戴设备成为最好的切入口,大至谷歌、英特尔、苹果、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小到某山寨厂商甚至刚刚拉起旗帜的创业团队,几乎每个公司都可以打造一款“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

  在科通芯城市场营销副总裁刘宏蛟看来,基于标准化的安卓操作系统、高通的移动芯片以及其他IC元器件,任何企业组装出“能显示、能触控、能联网”的可穿戴产品并不难,即便这些手环、手表有着“链接手机、播放音乐、测步行数、测脉搏、测睡眠”等不同功能。

  “但问题是,功能要么单一,要么体验不佳,至少未能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门槛”,刘宏蛟所在公司正在运作名为“硬蛋”的智能硬件创新平台,希望对接产业上下游从业者,挖掘出真正销量和口碑双赢的企业和产品,“但目前看来,还得等待。

  尽管如此,依旧有大量的企业涌入行业:有专门做这一业务、渴望成长为新时代的BAT,更多的则是谋求业务协同或者寻找营销爆点,比如婚介网站世纪佳缘也推出了“情侣手环”,且价格不菲。按照其CEO吴琳光的看法,“其意并不在硬件赚钱,而是通过这一尝试帮助世纪佳缘从婚介向婚恋市场拓展”。

  推出社交游戏手环“纳布天神”知名游戏外设的厂商雷蛇则是冲着又一款畅销硬件去的,该产品与微信《天天酷跑》合作,称“现实中的运动量可以转化为游戏中的金币”。雷蛇CEO陈民亮认为,可穿戴设备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发展契机,而移动游戏就是其中关键的结合点。

  不少运动性手表、手环打的也是这类主意,争相与微信这类社交平台打通,试图帮助用户之间建立某种社交游戏联系,以“PK每日运动量”让用户坚持每天戴产品。

  但这也意味着可穿戴设备走向了细分和小众市场,“全民引爆”更加困难。

  叫好不叫座的智能硬件创新市场呼唤破局者。如同乔布斯时代苹果对手机、电脑行业的颠覆,现在大家又把目标聚焦在苹果身上,对苹果iWatch的呼唤更是持续了超过两年时间,只不过那段时间苹果出奇的沉默。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库克时代的苹果开始表明心迹。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谈到可穿戴设备时说“并不看好通过眼镜的方式成为主流产品”。不过“觉得腕带设备有意思,而且很自然”。

  “成为主流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必须切实满足人们的需要”,库克当时摆动他的手腕:“要让一些产品在这个位置有用,你首先必须说服人们这款产品令人称奇,并使他们有佩戴的意愿。

  库克说:“如果我们现在这间屋子里的人都是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年人,要是问一句,戴手表的请站起来。我不敢确定每个人都会站起来。”在他看来,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还没有出现伟大的产品,“至少我没有发现” 。

  库克还表示:“在这一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多,但是现在是对可穿戴设备领域进行探索的时候了。

  尽管在记者截稿前外界针对iWatch是否会在今天发布仍存疑虑,但毫无疑问,这款产品的发布已经箭在弦上。

  刘宏蛟指出,不难看出,库克需要一款实用性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自己的时代地位。“苹果进入移动互联网,几乎每一款产品都寻求畅销,很难想象苹果仅仅是拿出一款实验性产品赌业绩。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关注苹果,是因为它仍然是当下最优秀的硬件企业,其硬件配置和理念几乎成为业界标杆,尽管模仿者并不能移植它的软件和操作系统,但可以通过它了解用户对可穿戴设备功能的真正需求。

   为何不是谷歌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界对苹果智能硬件创新产品的期待对谷歌并不公平。无论时间维度还是实质性帮助,谷歌对全球智能创新市场的影响更为直接,毕竟几乎所有第三方智能硬件企业所用的操作系统均得益于对安卓系统的优化。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能手环创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谷歌安卓为产品提供系统支持,但设置何种功能、放置哪些软件还要看苹果在做什么。“这有点‘谷歌为体、苹果为用’的味道。

  但从长远来说,谷歌的思路和苹果并不一样,这也是其2012年直接冲进智能眼镜行业“让业界跌破眼镜”的最大原因。对于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而言,发布两年后,直到今年4月“才有一次一天时间的公开网络销售”,其高昂的定价和仍在实验阶段的定位也决定了这并非是一款大众型的产品。

  但这种“高冷”路线确实为其建立了足够的竞争门槛,至今尚未有多少企业跟进这一项目,倒是其搜索同行百度近日发布了类似产品,思路也颇为“实验性”。

  分析人士指出,谷歌之所以与苹果不同,是因为其不靠硬件赚钱,对于眼镜所考虑的主要还是大数据、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话题。这也能解释为何谷歌安卓今年开放了面向可穿戴、汽车、电视等多领域的操作系统,但自身并不涉及具体硬件。

  按照Business Insider的研究报告预期,谷歌眼镜到2016年将成为一款主流产品,2017年销量破千万,2018年销量预期将超过2000万,市场价值超百亿美元。

  “总的来说,百度、腾讯这类国内企业应当仿效谷歌的路线,毕竟都是源于互联网,布局更长远,运作擅长的事情;而小米、联想、华为易于学习苹果,利用自身硬件优势,拓展产品线。”分析人士指出,同样是智能硬件创新,但术业有专攻,谷歌、苹果分别引领了两种方向。

【责任编辑:刘必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