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师“空性”专题开示

24.07.2014  11:56


青海感应寺住持智慧法师(资料图)

空,在非佛教徒的想像中,只是什么都没有或空无一物之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而对于学佛者来说,“”之一字,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佛者或修道者,如果对空义不能作一彻底的认识与体悟,则终究不能完成圆满的佛果。

所以说:“”是佛法的特质,也是解脱生死的关键。无论大乘、小乘,此宗还是彼宗,没有不谈空的。中观宗讲性空;唯识讲境无,明遍无所执无性;天台讲即假即空;声闻学者明无我、空、无相、无愿、无非是对空的不同阐述。所以,学佛是否究竟,只要看对空的认识与悟证是否彻底,二乘所以不究竟,因其只悟人空,也就是偏空,而未及法空,也就是圆空。诸佛菩萨所以究竟,不但知空,更知不空。所以说:言空而不证,谈有而不著。

那么佛教的目的,在于转迷启悟,追求彻底的解脱自在。从现实的人生出发,觉悟到人生之所以有种种的痛苦与不自由,是由于行为的不正,行为之所以不合于正道,是由于错误的见解,对人生的真相没有彻底而正确的认识。佛法乃针对于此,建立以空为特质的教说。勘破迷情妄执,彻见宇宙人生的真实,从而获得解脱自在的人生。
对于空,各家各宗的解释,是有所偏重发挥的,是不尽相同的。空之思想一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在魏晋时期就产生了所谓“六家七宗”的异解。而在经论中,可以见到更多的空之“名义”。如《涅槃论》、《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从二空、三空、一直到十六、十八空的成立,无非想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空之义理。但有许多的空之名相和不同的解释,不免会让初接触到空义的学者,感到不知所从。所以,后学将试从种种的空义中,通过较为整体的考察,归纳为下列十二种空义。藉此把握空义的错误与正确,究竟与不究竟。

1.虚无空:什么都没有,空无一物或空空如也之意。这就是一般俗人对空之一词的理解。

2.坏灭空:亦称断灭空,也就是事物存在时不空,等到此事物之因缘条件消散,归于坏灭时谓空。例如,这张桌子存在时不空,当这张桌子之缘离散、灭坏、不存在时叫做空。

3.恶趣空:亦名恶取空,对佛法空义不能正确理解,一听到一切法皆空,就以为什么都没有,可以胡作非为,拔无因果,不知佛陀说空是为对治众生的执见,反而执著于空。这里是最为要不得的空义。

4.分破空:也就是析空,于一切法上,一步步地进行分析和解剖,分解到不可再分解时,即呈现零虚状态,等同于空。例如人的身体,是由五蕴、四大种和合而生;而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又由更小的原子、电子、极微所成,直至分解到呈现空相为止,即是空。

5.观空:通过修观,而后使其空。如修白骨观,没有修观之前,看人是完整的人,而修成观之后,所见之人,都成为一具具的骷髅。观空,主要是约境随观心而转移说。

6.三昧空:通过修行而得正定,令心无妄念,于一切法上不起分别、执著。也就是“无心于万物,万物未曾无”的心空境不空的思想。

7.所缘空:心所缘到的一切法,是缘生幻化、不实、是空的。但能缘之心不空。这是约境空心不空说。

8.但空:此即二乘学者,由生灭无常而证知诸法性空寂灭,住于空寂、灰身灭智、自证涅槃。因此二乘人但知空,不知不空。不能从空出有而空有圆融。

9.假名空:一切名言、概念之遍计所执空,而客观之依他起法不空。如唯识家所明。

10.他空:即共相空,自相不空。也就是说,众因缘和合所产生的果法空,而众因缘条件不空。比如人是空的,但五蕴四大不空。

11.空空:佛说一切法空,是为了对治众生的实有执见,破除有见之后,此空亦不留,即空亦复空。

12.性空(自性空):是指一切法皆依因仗缘而生起的。这依靠众多条件生起的一切法,是在不断变化中产生的,而已经生起的果法,也是在不停地变化着。这缘起,无常变化的法是不“”在的,没有“自性”的。这无自性的法,就叫性空。所以经上说“一切诸法,其性本空,故曰性空”,也叫无自性空、缘起空、即色空、当体空和毕竟空等,名虽异而义实同。

上述的十二种空当中,第一、第二、第三三种均为错误的;而第四至第十种亦为不圆满的;第十一条主要是针对执空成见者说的;只有第十二条性空义,才是正确的,圆满的,也是佛法特重说明的。
那么对于空的含义,我们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

1.缘起与性空:

缘起,是说一切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起。如果离开了能使此法生起的缘,那么,世间的万法则不能成立,不能生起。例如,一棵树,首先必须有种子,而后加上土壤、阳光、空气、水、时间和人工栽培等诸多条件聚合在一起时,这棵树才得以生起、成长、开花


结果。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这棵树就无法生起。由此可见世间的万事万物,内至身心,外至器界,无一不是缘起的。

所以,缘起既是相依相成的,同时也是相克相消的。如是因加如是缘,必然生如是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因、缘、果的必然性,丝毫不可错乱。所以,沙子不可榨油,李不能生桃。如是之因,必需加以如是之缘,方生如果之法。一切法之所以如是生、灭,如此次第,无不由于众缘所决定,并非自己愿意或想要如此。于此不也充分体现一切法不自在与无我吗?

性空,在讲性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性的定义。《壹输盧迦论》说:

凡诸法体、性、法、物、事有,名异义同。是故或言体、或言性、或言法、或言物、或言事,莫不皆是有之差别。”正音云私婆婆,或译为自体的体,或译为无法有法(的法),或译为无自性的性。自性一词,不只是体、性、法、物、事、有的别名,同时含有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自性具有永恒不变,本来如此之意。本来如此之法,是不待造作的,而缘起的一切法,皆是造作,无常变化,幻化不实的法。由此可见缘起与自性是相冲而不相融的。

性空之义渊源于佛陀所说的缘起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是宇宙人生和世间万物的形成法则,也是一切现象的根本原理。万物无不是从因缘的和合而生,无不是托因依缘而存。这样缘起的诸法必然依缘而散灭坏无,没有自性,无自性之诸法其体必是空,故说缘起性空。

佛法说空,是说事物的本性空。并非常人思维中空空洞洞,一无所有,虚无缥缈,空空如也之空,也不是学者认为的不可捉摸玄秘奥妙的形而上学,而是可以从具体的宇宙人生事物上去体会它,辩证它,理解它。若离开具体事物讲空,那会陷落到不可想象的拔无因果恶取空断见深坑中去,所以龙树菩萨依佛所说缘起法则透视诸法,并通达之提出当体空的结论。如《大智度论》中说:
佛观一切法毕竟空,即是于缘起的现相上通达之,所悟入的空性非由观之使空,是从本以来法尔如此的。

当知性空是说缘起法的当体即空,当下即空,是依缘起的法则通达缘起诸相而显的结论。无始以来众生不知缘起法则,见相执有自性,听自性空又偏入空无见中,总在有无二边执著。不知空有是缘起法的一体二面,有是缘起相有,空是诸法自性本空。缘起有与自性空是诸法的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正因为它们是缘起事物的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所以万有诸法同依一个缘起与性空同在,万法亦如是,缘起不碍性空,性空不碍缘起。故僧肇大师在《物不迁论》中说:“旋风偃狱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日月历天而不周。

就是依缘起事物的一体两面来说明诸法当下就是即动却静、即有即空、空有一体、动静一如、不偏不倚的中道实相。而这里说的中道实相又是不可言说的,所以,以中观性空学看来,佛就用“”这个名词,以遮诠的方式来宣说实相。说空,只是度化众生方便施设的假名而已。此空是超越有无相待而破除众生的自性执,也是开通让众生当下悟入缘起无自性,唯有假名的世俗因果,体证诸法即动即静、即空即有、空有一体,通往与实相境界相应相通的一座桥梁。但空并非有实在的实体可得,若说空、执空则是不解佛之本意。如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如来品》中讲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共不共正说,但以假名说”。

可见佛为了使众生离却诸见,不落有无二见,故说空法。说空开显缘起诸法当下即空,当下即是寂灭相。可说空就是诸佛所证的诸法实相,开示给众生了知境界而善巧施设的假名,以此假名的缘起法相令众生悟入中道实相,这是诸佛之本意。

总之,空是空相,是离一切错乱、执著、戏论、行于不偏不倚的中道。空也只是“否定宇宙间存在事物上的‘不变性、实有性、自有性、独立性、独存性’,宗教上的‘唯神论、主宰论、唯梵论’等种种情执谬见的错误观念,能彻底认识宇宙一切‘无不变性、无实在性、无独存性’,便能彻见万有的实相,诸法的本质。”可见,空并非否认无自性的缘起,而是依缘起的矛盾相待性而开显空的深义。唯有是空的,才能与相依相待的缘起法相应,才能善巧安立一切,成立世、出世间的一切因果缘起。若诸法有实性不空,同凡圣永别,流转与还灭为二,众生则永远不能成佛。就是因为有“”,众生见缘起方能觉知到无常、苦、无我义,才能依法修习证得解脱。所以印顺导师说:“空不是抹煞一切,是淘汰。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见,反而因为空,才能实现觉悟的、自在的、纯善的、清净的佛果。

因此,凡是缘起的,就必然是无自性的、性空的。因为从因法而生起转为果法的过程,就说明了万物是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这变化、运动又体现了诸法的如幻不实在与本性空寂。所以,缘起与性空是相辅相成、不相妨碍的。缘起所以无自性空,性空所以能缘起。缘起与性空是一个事物的两面观,随顺于诸法事相的差别说是缘起,就诸法本不实在、本性空寂说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