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盲盒应把文化当“卖点”

02.11.2020  22:54

  跟上新趋势是景区拥抱年轻消费群体的需要,包括故宫在内的多个景区正在探索“文创+”模式的可能性。但景区盲盒产品要获得市场关注并非易事,与市场成熟品牌相比,景区盲盒的持续竞争力 相对较弱,需要具备强大的IP创作能力。(10月28日中新网) 

  盲盒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这种商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也增强着消费的趣味性,是近两年备受青睐的的一种消费行为。

  以往,盲盒消费大多出现在文化领域,比如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衍生产品,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等,景区出现盲盒还显得比较新鲜,因此,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欢迎。但是景区盲盒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一些景区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注重增加收入,忽略了盲盒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比如,只注重盲盒的外观设计,忽略了内装物品的质量,这就导致盲盒的文化价值不高,文化消费吸引偏弱,也削减着景区盲盒的持续竞争力。因此,需要在文化上做文章,不断提升文化特性,赋予景区盲盒文化特质,才是增强盲盒生命力的治本之道。也就是说,文化才是盲盒的消费热点,也是盲盒最大的卖点。

  盲盒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都对这种商品充满好奇,这有助于提升消费,但是神秘感并不代表可以“稳赚不赔”,事实上,随着游客反复消费次数的增加,盲盒的神秘感也在逐渐消散,当神秘感消失,公众熟知了盲盒的营销“套路”,盲盒可能就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也就是说,追求外表上的神秘,并非一劳永逸之举。要想盲盒销售持续火爆,还要在内在品质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方面,提升盲盒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盲盒外观没有显著标注,没有商品信息,公众对里面的商品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下消费,显然是一种乐趣,但是乐趣毕竟会用光,唯有文化才能让消费者每次都收获到小惊喜。这就需要赋予盲盒文化意味,加强IP创作,不断变换文化供给方式,赋予消费者不同的文化享受,这样盲盒就能够持久地得到消费者的宠爱。比如,建立专业的IP创作团队,根据景区的文化特色,不断创新,设计出景区专属的盲盒,将景区的文化内涵、服务理念等融入盲盒产品中,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将盲盒作为提升景区文化影响和消费吸引的一种载体。从文化影响上去营销,而不是从经济价值上去设计。

  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也是提升和保障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为看不到盲盒里面的商品信息,这也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很可能导致一些商家在经营中,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将不合格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放入盲盒中,欺骗或者敲诈消费者,这显然是值得警惕和预防的。这就需要加强盲盒内产品的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加强市场管理,积极针对盲盒内商品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建立消费者投诉和受理通道,确保盲盒内装商品质量可靠。

  总之,不管景区盲盒是蹭热度还是文创新方向,都必须坚持质量为本,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遏制功利思维,不断提升盲盒的文化效果和质量保证,如此,盲盒才能成为景区消费新的引爆点。(安溪县文明办 刘剑飞)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