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普斯特:“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探路技改

27.03.2015  19:47

  福建新闻网泉州3月27日电    ( 陈龙山)随着市场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人才缺失、用工难等因素影响,福建泉州鞋服业的发展深受困扰。然而在此市场氛围下,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斯特”)却勇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大胆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自主创新,成功赢得市场“话语权”。

  纺织鞋服是“民营经济特区”泉州市的五大传统产业之一,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构建起涵盖棉纺、化纤、织造、染整、制衣、辅料等较为完整的纺织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集群。

  普斯特董事长蔡坤普回忆“技改”历程时说,“公司创建于1991年,早期主要生产针织毛衣等,一次参加国内知名鞋企年会时听到了‘无中生有’,对我感触很深,返厂后我就对员工加油鼓劲,此后鞋面产品研发过程中喜讯连连并逐渐成为公司一大发展支柱。

  这一令外界倍感神秘的“无中生有”之道,正是普斯特自主研发的“横机成型鞋面织物”,该织物选用差别化聚酯长丝原料,应用企业“针织鞋面纱线夹持裁剪装置”、“针织鞋面激光裁切装置”等专利技术,通过独创的横机提花工艺织造、后整理工艺,实现鞋面一次成型。

  2013年,普斯特“高档织物面料织造”技改项目获批,项目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的高档织物面料的织染及后整理加工,并以此为契机购进缝盘机300台、电脑横机150台、电脑横编机及设计工作系统50台/套,共投入达2000万元。

  由于长期坚持和大手笔的对技改的投入,2014年,该公司获得福建省重点技改项目补助资金。“这一奖励对企业而言,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企业技改投入的强劲的驱动力。”蔡坤普在采访中表示。

  “该项目投产后,一方面材料新、工艺新、效率高,生产出的产品舒适度好、透气、轻便,不需拼接也能产生立体感;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减少了不少人工成本。”负责生产和销售的董事长助理卢玲丽称,技改项目投入后,员工日产鞋面从30双提高至60多双,并且工序减少后直接带动近7成的车工减员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该鞋面横机成型织物还有效解决鞋面织物起毛球、胶水和鞋底粘合脱胶、裁切后纱线散口等问题,减少了材料耗损,不仅可满足批量生产的质量要求,而且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春节开工以来,普斯特订单连连不断,首季度便拿下国内一知名鞋企的300余万双产品订单,如今的车间内,员工与机器一派热火朝天。如果说“无中生有”让普斯特在竞争中初步尝到了甜头,那么“有中生新”则是该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生产车间内,员工通过电脑横机屏显就可以直观了解生产状况,而通过公司自主创新采用8色提花编织,增设纱线导送、纱线夹持裁剪装置等部件,进一步提高织物花型对位准确度,减少织物花型变形和织造断纱。

  蔡坤普豪气地说,“通过这次大手笔投入后,让我在面对客户时更有了底气,前期投入了很多,现在终于看到了成效,对于未来市场也就更加自信了。

  从5楼转至3楼的车间,作为该技改项目另一个自主研发而成的核心设备——电脑激光机亦让参观者大开眼界。“老旧的切割机器是利用恒温控制的,而采用电脑激光机从摆放到切割、再到撕掉边角,仅用了十余秒。”卢玲丽边走边说道。

  据介绍,高档织物面料自2013年11月新产品开始投放市场以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产品预计可年产800万双,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元,新增利润1000万元,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各项技术性指标符合Q/FPST001-2014《横机成型织物》企业标准,织物的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公司还联手高校开发研究对准切割,进一步缩小误差率和提高生产效率,公司研发团队也正有条不紊研制一款适用于夜间的功能性材料。此外,公司筹划两年之久、涵盖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的智囊团也初具雏形。

  “今后规划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好、做强,未来希望能够注册一个鞋面材料品牌,并且筹划建设新厂区。”在蔡坤普看来,“技改是一种长效机制,与十年前的市场相比较,如今产品成本要更低,要具有更多创新元素,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占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