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晋安:铸造辉煌的现代新城 宜居宜业的希望之区

31.12.2015  12:20

   铸造辉煌的现代新城 宜居宜业的希望之区

   ——福州市晋安区建区20周年发展综述

  1996年省会福州的行政版图上诞生了最年轻的一员:这 一年元旦,经国务院批准,福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福州郊区更名为晋安区。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创新图强。一个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晋安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晋安正在崛起。看今日晋安,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一、经济发展:打造产业“升级版”,实现区域“特色化

  二十年发展,晋安经济实力跃上大平台。主动顺应全市产业布局调整,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做“”第三产业,做“”第二产业,做“”第一产业。合理规划商贸业发展布局,大力扶持盛辉、盛丰等全国百强物流企业发展,做大喜盈门等知名商贸品牌,推进五四北、东二环泰禾广场、世欧王庄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商贸服务业实现从零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型、高端型发展转变。大力发展以楼宇经济为主体的高端化现代服务业,突出特色楼宇、千万楼宇两个重点,打造化工路两侧等总部示范区。搬迁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等工业企业,培育壮大高意通讯、思嘉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福兴经济开发区、金城投资区等载体升级,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抓住“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势,推进金城98“互联网+全功能众创社区”、琴声电子商务孵化器、红星工业区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设。积极发展寿山石文化、温泉、避暑和“农家乐”等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形成果蔬、茶叶、笋竹、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全区三产比重由1996年的10.3:67:22.7调整为2015年的1:37.8:61.2,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特色逐步形成。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亿元,是晋安区成立时的23.6倍;财政总收入33.5亿元,是晋安区成立时的48.6倍。

   二、城市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宜居“生态美

  二十年发展,晋安城乡建设迈开大步伐。坚持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筑布局合理、功能清晰、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格局。1996年以来,全区旧屋区改造及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涉迁房屋以及各类危旧房面积达1000多万平方米,仅近年来每年拆迁量均在200万平方米以上,先后推进琴亭湖片区、王庄片区、横屿组团、光明港片区、桂湖片区、火车站周边、连潘片区等一批组团式旧屋区改造工作,一大批新型住宅小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内河整治,实施城区主干道建筑立面和背街小巷景观改造,着力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城区形象。保护性开发北峰山区,大力推进鼓岭旅游度假区、桂湖温泉生态城,以及一批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工程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森林城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琴亭湖公园、金鸡山公园、光明港公园等一批公园新建或改造提升,光明港-晋安河-森林公园等绿色廊道建设,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建成三环路、机场二期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完成福飞路、福新路、化工路、远洋路等改造建设,推进地铁1、2号线建设,同时完善山区路网建设,建成桂林、桂寿等道路,形成环北峰公路,区内交通更加便捷通达。

   三、党的建设:发挥领导核心力,实现“全面总动员

  二十年发展,晋安各方力量汇集大合力。突出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领域和新方法,基层组织建设从巩固农村、企业、机关到延伸社区再到拓展“两新”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晋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同时,在上级领导和晋安区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届区委、区政府班子同心同德,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工作,并全力支持人大、政协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各套班子、各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的作用,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老龄老干、残联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集中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献计出力。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一线工作法”,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服从大局、服务发展,埋头苦干、务实快干,在晋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四、文明和谐:增强民众获得感,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十年发展,晋安民生福祉持续大改善。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2015年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56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0元,均为晋安区成立时的5倍以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实施晋安教育提升计划,启动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每年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都在70%以上,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持续推进“平安晋安”创建活动,不断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上洋村旅店式管理、红光村襄阳党支部“以外管外”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及信访案件排查化解工作,荣获全省“平安先行县(市、区)”称号。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市容、交通环境、店铺场馆、各类市场等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连续四届蝉联省级文明城区。大力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和历史积淀,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建成中国寿山石馆,挖掘寿山石文化优势,做好寿山石文章,推进寿山石产业发展。寿山石雕、软木雕刻技艺、同利肉燕和地术拳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评中国寿山石、腰鼓民间艺术之乡。

   五、交流合作:融入对外开放潮,谱写交流新篇章

  二十年发展,晋安交流合作取得大提升。始终坚持外向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先后与陕西省延川县、宁夏盐池县、宁德柘荣县、宁德市霞浦县等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库罗特区缔结了友好城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交往。依托闽王文化、白马王文化、寿山石文化等平台,持续开展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华侨团体、友好商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的沟通联系,推动了对外开放和经贸交流。

  海西潮涌正当时,扬帆远航风正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晋安,面临着“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将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全市发展大潮,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一二三次产业升级版,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组织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快建设经贸繁荣、宜居宜业、生态富民的现代化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新华社记者 许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