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晋安区妇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关爱服务体系
13.10.2014 13:50
本文来源: 妇联
据不完全统计,福州市目前有外来务工人员176.3万人,接收外来工子女入学13.57万人。晋安区作为福州市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引起该区妇联高度关注,他们积极整合资源,构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家庭尽责的“三位一体”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建立学校为主的关爱载体
作为第一代农民工子女,唐先生20多年前就从四川老家随父母来到福州打工,深感自己比城里孩子缺乏自信。现在他的孩子作为第二代外来工子女,参加妇联组织的亲子训练营,他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的活动让外来工子女心里有了归属感,让我们的孩子觉得也能跟城市的孩子一样被重视、被关爱。”
晋安区妇联除了开展亲子训练营,增强留守流动儿童城市归属感外,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服务资源优势,在留守流动儿童聚集校区建立流动人口子女、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56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为全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依托中小学、家长学校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将‘双合格’活动与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相结合,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晋安区妇联主席卢小英自豪地介绍,“如晋东小学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这是福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从2011年开始,晋安区妇联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实施“中国预防拐卖项目(二期)福建省项目”,相继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校试点开展了各种持续、有效的“防拐”宣传教育活动,近万名留守、流动儿童受益,增强了目标人群的自我防范能力,降低了拐卖风险,提高了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社会融入能力和生活技能水平, 提升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建立社区(村)家庭教育关爱系统
前不久,晋安区妇联联合其他社会单位开展了一次发动爱心人士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的活动。在新店镇新秀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号内的虚拟愿望树上,活动开展不久,“愿望树上就已经挂不下愿望卡了,我们安排人员将孩子们的愿望都登记下来。”新秀社区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活动共收到了100多个愿望”。有“我想要一套《安徒生童话集》”“我想要一个玩具直升机,带着一家人遨游世界”……还有的小朋友帮助同学挂上愿望卡,希望班级里家庭困难的同学获得新书包。
“此次活动只是妇联建立社区家庭教育关爱系统的一个缩影。”卢小英告诉记者,晋安区妇联依托社区(村)妇女之家设立了10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建立社区家庭关爱服务中心,创建“儿童友好家园”和“四点钟学校”,不断优化推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广泛吸纳巾帼志愿者,组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队伍,共同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对隔代监护无力、监护缺失等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主动介入,给予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关爱,促进留守流动儿童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晋安区妇联还积极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在新秀社区实施“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服务体系与网络”项目,发挥辖区共建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事业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基层妇联组织为社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成长指导服务、家庭指导服务、困难救助服务和家长实用技术培训服务。
建立安全服务关爱体系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拐卖、伤害、性侵案件屡见报端,而这其中,留守流动儿童更是高危人群。如何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陌生人,避免受到性侵害?也是晋安区妇联始终倾力应对的问题。
据了解,晋安区妇联发挥政府、群团组织及社会民间组织作用,整合资源,牵头组织包含公检法司、教育、卫生、团委、关工委、巾帼志愿服务队等组织机构在内的关爱服务体系,形成妇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以活动带动关爱体系运转,共同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律服务机构和妇联信访网络的作用,举办“关爱流动留守妇女儿童·妇女儿童反邪防拐反性侵”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目标人群自卫意识,切实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
“9月份开学后,我们专门印制了《护蕾行动儿童手册》送到学校,将晦涩难讲的生理知识通过卡通漫画的形式,让孩子们轻松了解。”卢小英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简单明了地掌握基本性教育知识,晋安区妇联请来老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课”,传授防拐、防性侵的方法。
“大家知道我们男生和女生哪里是不可以让别人触碰的吗?”安全培训课上,老师拿出由晋安区妇联自费印刷的妇女儿童防性侵手册,指着上面的漫画告诉孩子们,“穿泳衣的地方不能让人碰”,并一一列举什么样的行为是恶意行为,教导孩子们“不喝陌生人的饮料”“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等自我保护知识。一位年轻妈妈课后说:“安全课让我明白养育孩子是责任也是艺术,今后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本文来源: 妇联
13.10.2014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