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颠覆,还是融合?

12.09.2015  12:57
  “互联网+”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何去何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之间关系几何?

  连日来,记者走进厦洽会多个峰会与专题讨论会,寻找解题思路。

模式变革,创造新生态

  9日下午,“传统企业如何借力‘互联网+’和电商实现转型升级”专题讨论会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吸引数百名关注传统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人士参加。

  厦门网商协会秘书长林思明说,国内传统制造业历经30年大发展,基本商业模式并未发生大变化,从早期的“生产-批发-零售”到本世纪初以来的专卖店模式,都是依托实体店铺来进行的。与之相比,“互联网+”由于与传统销售模式完全不同,对传统制造业形成巨大压力,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对传统制造业的颠覆。

  “‘互联网+’只是一个基础工具,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在这一生态中,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要深度融合,从而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林思明说。

  大龙网副总裁邓凤云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关系:从产业形态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这是趋势和潮流;从创新模式看,引入互联网后,创新载体由单个传统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网络转变;从生产方式看,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化,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从组织形态看,有了互联网,传统企业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特征日益突出。

  “是融合而不是颠覆,这才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真正关系。”邓凤云说。

深度融合,带来新机遇

  在10日下午举行的“互联网+”跨境电商峰会上,来自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的吴敏芝回顾了过去20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吴敏芝说,第一个10年,互联网催生了很多经济,跟传统行业共同生存、和平共处;第二个10年,互联网影响、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这种改变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先是使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后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再是产品的互联网化,到今天互联网已开始全面融入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物流等传统行业。

  在北京行云网副总裁李晓兵看来,尽管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快速发生,但未来的路依然漫长。“目前,互联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只占7%左右,互联网经济的增长仍有很大潜力。

  如何尽快深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

  李晓兵表示,突破口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好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性化定制,能使规模经济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有效结合,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特征;二是可通过系统优化提高制造业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三是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特别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愈发明显。

  “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传统行业,也在改变信息产业本身,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国内的企业和投资机构须尽快抓住这一机遇。”李晓兵说。

  谈到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关系,七匹狼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表示,我省是传统制造业大省,纺织服装、鞋业、食品等20多个传统制造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产业,必须抓住新机遇主动拥抱互联网,尽快与之融合,方能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引领产业发展之潮流。

跨越时空,注入新活力

  厦洽会上,有关跨境电商的话题,在各个论坛几乎都会被学者、专家和业界人士提及。一个共识是——当下,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正给传统外贸和跨境销售带来革命性影响,这直接影响着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

  “传统出口模式下,尽管公司发展还算不错,但难以实现大突破。这几年,我们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尝到甜头,出口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厦门欣维发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佳松说。

  欣维发一度是厦门最大的环保袋出口商。公司曾试图通过传统模式在国外推广自己的品牌,尝试了两年,困难重重。2012年起,公司通过亚马逊、eBay等转战跨境电商平台,在第三年自主品牌销售额就从10万美元增至500万美元。目前,公司已在美、英、德等7个国家开设网络专卖店,成长为集传统外贸与现代跨境电商于一体的外贸电商型企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吴敏芝认为,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思维,传统外贸行业需要调整的是心态。当前,中国制造的“差价”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需要自己把握市场信息、品质、研发、售后服务等环节,以品牌商角度出发,借助跨境电商渠道进行品牌的全球化升级。

  “‘互联网+’突破了过去的时空限制,给传统产业注入了无限活力,从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吴敏芝说。(何金 李珂)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