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养老公寓,也是文明标签

19.03.2015  10:17

  1200个床位,这是厦门床位数最多的公办养老机构,也是厦门首个公寓式养老机构。16日,厦门源泉山庄老年公寓正式揭牌,思明区低保困难老人可以免费入住。 (3月17日《海峡导报》)

  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之所以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很大原因是里面不断重复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老无所依,有各种的方式:没钱“”,如贫困老人;没人“”,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没精神“”,如失独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所以,厦门思明区的这个公寓式养老机构的出现,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阳光,强有力地驱散了思明区许多困难老人心头的雾霾。他们不必再担忧“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从而“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而是“免费入住”,生活自理的,是舒适的“一人一个单间”,生活不能自理的,“24小时都有护理人员出现”,孤独的,有“多功能活动中心”消遣寂寞……可以说,这个养老公寓,是相当的人性化,体现了政府的“用心”。

  据统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4次提到了“养老”这个关键词。厦门市的这个养老机构,可以看作是对此积极呼应的一个实在之举。斥资2亿元的大手笔,侧面反映了厦门相关部门对GDP如何倾斜的一个态度——确实,唯有向民生不断倾斜的GDP,才不会被民众讽刺为“鸡屁股”,不会成为一个冰冷冷的数据,从而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利民”数据。

  唯一遗憾的是:这个养老机构,补助的是“具有思明区户籍且居住该区”的老人。所以,思明区有需要的困难老人笑了,可其他区需要帮助的老人呢?会不会是“羡慕嫉妒恨”?但笔者相信:只要厦门市政府继续保持这样的民生情怀,其他区的困难老人,都会相继笑了。

  确实,如此养老公寓需要管理主体源源不断地投入。若单算经济账,这是一笔只出不进的亏本账。可是,如果这样的养老公寓能够普及厦门各地,能惠及所有的困难老人,那么,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是一页最生动的文明标签。

  它不仅让困难老人安享晚年,也让地方充满尊老敬老的氛围,对于“小厦门人”,是一本敬老的活教材,对于提高成人素质、加强社会和谐等均有莫大的作用。富不富,看看底层民生,美不美,瞧瞧困难老人。困难老人都免费住公寓了,城市的富足、文明可见一斑,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将因此得到加强。

  希望政府持续发力,成为养老公寓的坚实后盾,让这个厦门首家成为政府养老的范本,一直走下去,并且能够青春不老、开枝散叶,让养老公寓遍布四面八方,惠及厦门所有的困难老人,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又一摇篮!(东南网-海峡导报 少山 冯海燕)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