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昨现入春以来最大范围的强浓雾
图为昨日上午,市区荔园路雾茫茫一片。湄洲日报记者 蔡昊 摄
莆田网讯 昨日清晨,早起市民发现,家里的玻璃门窗凝聚着一层水汽;打开门窗往外望去,眼前白茫茫,市区笼罩在雾里,就是近在咫尺的建筑物,也看不太清楚。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我市昨迎来入春以来最大范围的强浓雾和回潮天气。
“清早雾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回潮真严重,连贴在门框的春联都皱了”……打开微信朋友圈,话题被浓雾和回潮刷屏了。
据市气象台预报员观测,3月18日夜间起,莆田出现了全市性的浓雾。18日晚间11-12时,仙游城关和秀屿港出现最低能见度,分别为60米和90米。莆田市区最低能见度出现在19日凌晨4-5时,仅50米。昨日上午8时30分,随着冷空气从海上吹来,冲散了浓雾,我市各地能见度逐步提高,市区为900米。记者从莆田海事局了解到,由于沿海的雾在早上已消散,当天我市轮渡航行并未受到影响。
这场大范围的强浓雾从何而来?气象预报员分析,近几日,我市部分乡镇夜间连续出现轻雾或雾。16日起西南风逐渐加强,携带暖湿空气,在较冷的下垫面影响下,形成雾滴。而冷空气来临前,风力较小,大气底层存在逆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水汽向更高层输送,因此在低层形成大范围水汽积聚。从16日开始,市气象台持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18日晚上9时,更是升级成大雾橙色预警。
伴随着浓雾而来的还有“回南”天。这是春季地面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近地面的空气达到一定的暖、湿程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容易在较冷的地面或墙壁凝结成水珠,形成回潮现象。不过,随着昨日白天北方冷空气逐渐扩散南下,浓雾从沿海自内陆逐渐消散,气温也开始有所下降。
延伸阅读:
雾的等级
雾的等级是按水平能见度距离划分的。其中,水平能见度距离在1—10公里之间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距离低于1公里的称为雾;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水平能见度不足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