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日起春运启动 福厦往上海首开夜间高铁

19.01.2016  12:05

  福州火车南站新增的6台自助取票机,目前正在调试中

  东快讯(记者吴静吴建萍/文刘朔/图通讯员江闽轩)又是一年“春运季”,2016年铁路春运工作自1月24日起至3月3日止,共40天。东南快报记者昨日从南昌铁路局获悉,今年春运客流将再次刷新纪录,动车占比将超60%,我省将首年开启夜间高铁。

   客流刷新纪录春运将发送2400万人次

  今年春运,南昌铁路局管内客流将创新高,预计发送旅客2400万人次,同比增加207万人次、增长9.4%;其中江西、福建两省分别发送旅客1250万、1150万人次,同比增长7.9%、11.1%。2月13日(正月初六)至19日(正月十二)、2月23日(正月十六)至26日(正月十九)将迎来2个集中出行的客流高峰,该局日均发送旅客80万人次左右,其中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将刷新春运单日客流最高值纪录,预计发送旅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7.4%。据南昌铁路局客运处技术科科长杨彬介绍,去年(2015年),春运单日高峰在农历初十,共发送78.2万人次,今年预计多发送旅客2万人次左右。

  杨彬介绍,今年南昌铁路局春运客流将呈现节前分散而均衡,节后集中而有序的特点。节前福州、厦门去往中原方向,节后江西去往东莞方向务工客流将继续下降,但节前从福州、厦门向西南、郑州、武汉、南昌、景德镇、鹰潭等方向流动的客流依然热度不减,节后管内集中去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江西向福州、厦门方向流动的需求依然旺盛。

  “由于今年各大中专院校放假较2015年提前,学生和务工人员错峰出行,较好缓解了节前出行压力;南昌、厦门等车站新站房投入使用,沪昆沿线高铁车站分流了醴陵、萍乡、新余、鹰潭等地的旅客,车站候车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杨彬说。

   动车占比首超6成我省春运首开夜间高铁

  据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副站长李友铭介绍,今年春运,南昌铁路局制定了基本和应急两套春运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和突发客流。

  该局调配了189组动车,加开动车53.5对,春运动车运能首次占总运能的6成以上,尤其是福建省内动车运能占比将达8成。该局还继续开行“夜间高铁”,客流集中出行时段利用夜间不跑车的“空窗期”,在沪昆、合福高铁加开管内去往上海、广州、长沙、怀化等方向的“夜间高铁”27对,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今年春运最大的亮点就是,我省开启两对夜间高铁。分别是福州至上海虹桥和厦门北至上海虹桥的高铁。由于调查中发现,节后的客流比节前的更大,所以该夜间高铁的售票将于2月7日(大年二十九)前开售节后的车票。此外,25对夜间高铁均是沪昆铁路上的高铁。

  春运期间,将加开管内去往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方向的旅客列车144.5对,同比增加3.5对;日均增加运能21.2万人。同时,合福高铁、赣瑞龙铁路首次在春运“登场”,日均增加运能6.2万人。春运期间,该局还将根据客流实际,动态增加客流集中地区去往热门方向的旅客列车。此外,今年开行了东莞东至西宁的K1312次列车,途经江西赣州、吉安、向塘、九江等地,填补了赣鄱大地无火车通往青藏高原的空白。至此,南昌铁路局管内开行的动车、直达、普客等各等级列车,可直通全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

   南昌铁路局共开设1970个售票窗口

  今年春运,图定旅客列车火车票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电话购票预售期为60天,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的预售期为58天;春运增开的旅客列车车票预售期为40天。为方便旅客购取车票,南昌铁路局开设了售票窗口1970个,同比增加199个,其中站内窗口346个、代售点窗口794个、自动售票机289台、自动取票机253台、加开临时窗口288个。

  为方便务工人员购买春运车票,南昌铁路局在南昌、福州、厦门、赣州、吉安、景德镇、九江、萍乡、上饶、宜春、鹰潭、玉山12个务工客流密集的车站,设立了务工团体票专窗,为企业办理增开客车团体车票预定的同时,针对零散务工人员不好组团、返乡日期不好确定的实际情况,打破车站专窗只能受理5人以上务工团体票的限制,办理个人到车站专窗购买增开列车车票的业务。今年春运该局共办理务工团体票14517张。

  为更好满足学生旅客购票需求,该局提前预售学生票,在互联网上集中办理学生团体往返票,并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自动售票机等各渠道,发售1月10日至2月29日的学生往返票。南昌铁路局还在华东交大、福州大学等院校设置了自动售票机、自助取票机、人工取票点,为忙于期末考试的学子,减免奔波劳累,目前已为1万余名学生提供了售取票服务。

  春运期间属售票高峰,福州客运段工作人员提醒,已在网络购买到车票的旅客,若不需要报销的可凭身份证直接上车,或者提前到火车票各代售点提前取票。同时,春运期间,若距离上车时间不足24小时的,车票将不可改签。

  (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