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株昙花树同时开30多朵鲜花 清香弥漫(图)

16.06.2014  11:08
 
  • 厦门一株昙花树同时绽放30多朵鲜花 清香弥漫
  • 厦门一株昙花树同时绽放30多朵鲜花 清香弥漫
  • 厦门一株昙花树同时绽放30多朵鲜花 清香弥漫
  • 厦门一株昙花树同时绽放30多朵鲜花 清香弥漫
  • 厦门一株昙花树同时绽放30多朵鲜花 清香弥漫
  •  

       花盛开

      朋友圈里 昙花“”满屏

      今年昙花开的特别多?不,是通讯太发达

      >为何集中开?

      植物专家说,此时正是昙花开放季,属正常现象;感觉昙花比往年集中,可能与大家都用社交软件有关

       >昙花可以吃?

      中医说,有一定药用价值,但体虚脾胃差的人不宜多食

       昙花一现

      说的不是昙花

      成语 “昙花一现”本出自佛经。《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优昙钵花是梵文udumbara的音译,意译为“祥瑞灵异之花”。传说,此花生长在喜马拉雅山,三千年才开花,开花后很快就凋谢。

      其实,优昙钵花并不是子虚乌有之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明确地肯定:“无花果乃映日果,即广东所谓优昙钵。” 据此,优昙钵花为无花果树的一种。

      仿佛一夜之间,昙花全开了。这个周末的晚上,绽放的昙花挤爆了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自家的、邻居家的、朋友家的花儿,开得满屏都是。网友们惊呼,这是商量好了吗?

      昙花飘香

      引来摄影家

      “我家开了十三朵,淡雅的香气弥漫了老远。”前晚8点左右,白小姐家的昙花怒放了。露珠在洁白娇嫩的花瓣上跳来跃去,香味吸引来楼下邻居,迫不及待地拍了照。

      “我把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竟有五个朋友留言说,自家的花也是这天开的。”白小姐家的昙花直到第二天凌晨六点,才彻底谢去。“听老人说,昙花能吃,我就炖了冰糖水来喝。

      白小姐家的昙花养了十几年,今年在半个月前开了两朵。白小姐说,昙花的生命力很旺盛,随手掰一些枝干种在土里,就能成活。“一个邻居家里开了七朵,一个邻居家里开了近百朵。”昙花怒放,对摄影家王先生来说可是件值得兴奋的事。拿着手电,打着灯,踩在凳子上,不同角度的昙花都被他捕捉到了镜头里。

       昙花止咳

      体虚不宜多食

      不过王先生也感到疑惑:“打开微信,朋友圈里都在说,自家的昙花开了。以前没怎么注意,今年怎么一夜间冒出了这么多?”跟今年的气候有关系吗?不少朋友都有着和王先生一样的疑问。

      记者咨询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植物专家王成聪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最近正是昙花开放季,时间一到,花自然会开。植物接受的气候条件一致时,就会同时开放。至于为什么往年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那可能是以前资讯没现在这么发达,今年大家都用上了微信,人人拍照上传,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突然都开了一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黄献忠医生说,虽然昙花不是药物,但有一定药用价值,民间常用于清热、安眠、止咳。因为昙花偏凉性,所以体虚、脾胃较差的人不宜多食。

      文/本报记者 邓宁 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昙花一现”,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前天晚上,导报记者有幸目睹了昙花一现的美景,而且是一株昙花树上,同时绽放30多朵鲜花。

      这株昙花树是家住裕发花园的李女士种植的。她一直很喜欢花花草草,5年前,老家安溪的朋友种了一株昙花树,她看了很喜欢,就剪下一段茎带到厦门种植。种下的前两年,昙花都没有开放,到了第三年陆续有昙花盛开,但都是开一朵、两朵,到了去年,陆续开了三十来朵,但是分批次开,不像今年,一下子开了三十多朵。

      前日,李女士家的昙花从晚上8点多开始盛开,一直持续到次日零点之后。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十多朵昙花如同月下美人,无瑕白玉般的花瓣缓缓张开、微微颤动着。昙花开放时,还有一股特殊的淡淡清香弥漫在它的周围,让人闻了心旷神怡。

      看着这三十多朵美丽的昙花,李女士很高兴,特意拉来两个灯泡照着花朵,便于黑夜里欣赏。她说,6月初,这株昙花树就开了三朵花,同时周围还有非常多的花骨朵,“有50朵以上”。李女士拿出那时候拍的照片,满满的花骨朵布满昙花树上。遗憾的是,当时一直下雨,打落了很多花骨朵。“所以现在看到的是30多朵,要是没下那几场雨,估计还能开更多。

      昙花一现,美景难留。但李女士和导报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昙花盛开的整个过程。从花骨朵到小花蕾,花蕾微微张开,一点一点花瓣尖越露越多,到浅黄色的花蕊露了出来,饱满盛开。“拍下照片,可以有更多人欣赏到难得一见的昙花。”李女士说。

      导报记者 蔡巧燕/文 沈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