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宝剑 :精工铸就千年锋

29.10.2015  16:28

锻打

 

磨光

 

抛光

 

百炼金刚重剑

 

  ●张雪英

  一把宝剑,如何锻打才能锋芒毕露?明溪三宝之一的宝剑会告诉你答案。

  日前,明溪县雪峰宝剑厂的“闽王”牌玄武剑获第十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闽王”牌楼兰刀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奖,“闽王”牌卧龙剑获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优秀奖。

  宝剑厂位于该县城关河滨公园南畔,这家不起眼的工厂保留着古老的前铺后厂模式,还生产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雌雄剑”的闽王龙凤神剑。

  一把剑,沉淀客家南迁文化

  千锤百炼的闽王宝剑,背后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

  可以说,一把剑,沉淀了客家南迁文化。

  明溪县是纯客家县。从唐代开始,北方流人为避战乱陆续向南迁移,在南迁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适应恶劣的环境,还要饱受战乱和匪患之苦,所以兵器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物件,其中,就包括剑。一把宝剑,对客家人来说,不单是一种兵器,更是客家人不断前行的符号象征。

  雪峰宝剑厂的厂长赖庆发是祖籍山东的客家人。唐朝末年,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南下福建,在闽国境内广为开矿,冶炼铸剑,武装军队,一批能工巧匠由此将铸剑工艺传承下来。赖家先祖一路跟随王审知,并一直留在福建为王审知的军队铸剑。

  1000多年来,赖家世代为铸剑师,经营宝剑生意。到赖庆发这一代时,已经历几十代人了。赖庆发对笔者说:“我从小为祖父打刀铸剑,耳濡目染之中也痴迷宝剑。到了父亲那一代,因为特殊原因,父亲停止了铸剑,并迁徙至明溪。”1989年,赖庆发萌发了重操祖业的念头,创建了雪峰宝剑厂,开始了他充满“刀光剑影”的生涯。

  一把剑,千锤百炼锋芒寒

  走进厂区,各式花色的宝剑琳琅满目。直面铸剑的过程,笔者深深感受到这门延续千年的工艺中凝聚的勇气、力量与美。

  赖庆发现在已是三明市工艺美术大师,他仍然坚持每天到铸剑房工作。因为不想让延续一千多年的手艺失传,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他,依旧采用古法铸剑。

  传统制剑共有28道工序,其中锻、淬、磨等工序最为重要,而锻又是制一把好剑的关键。炼铁炉里的火越烧越旺,只见赖庆发小心翼翼地将剑条粗胚伸进炉里,不时翻动它;十几分钟后,剑条已变得浑身通红。此时,赖庆发单手用力,迅速地将剑条放到炉边的羊角墩上,助手孙师傅立即抡起大锤,两人合力一锤一锤地砸在剑条上。

  赖师傅边捶打边说:“炉内的温度达到900摄氏度以上,剑条才能锻打,一块厚厚的剑条要捶打上千次。人工

  打的比较有韧性,因为能掌握分寸。现在主要是把剑身打宽,要两边打,锤宽来,不能打到中间这条棱的位置。”两边锻打的目的是让剑身中间的龙骨凸起,龙骨线条的平直,需要工匠在捶打中小心把握,机器无法掌握这种传统工艺的火候、时间和力度,这些都需要铸剑师高超的悟性、独特的技巧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紧接着就是整剑。何谓整剑?就是将剑整直。整剑之后,还要经过反复多次的磨剑、抛光等系列工序。抛光的温度很高,铁屑四溅。抛光之后,赖师傅做了个奇怪的动作,居然把宝剑插到了黑色的液体里!“这是蘸油,蘸了之后,宝剑就会有韧性,可以弯曲,这也是祖传的秘诀之一。”

  宝剑成型后,就需要为剑身镂花。赖师傅不用绘底稿,五分钟不到,就能镂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龙,最后就是为宝剑装潢。闽王宝剑的创意和文化既体现在剑条上,又体现在剑鞘、剑架的制作上。其剑鞘、剑架所用的红木、棠棣木、花梨木等都是昂贵的稀有木材。

  百炼成钢,锻以成剑,经手工打造之后,“闽王牌”宝剑韧性十足、柔中带刚、刚柔相济。

  一把剑,传承古技推陈出新

  宝剑披挂着历史的尘霜从古代走来,发展至今其武器功能已消失殆尽,随着时代的迁移,现已衍生为收藏、装饰、健身和镇宅之用。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赖庆发在继承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技术,赋予了宝剑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让“闽王牌”宝剑在市场上大放异彩,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表彰。

  一把好的花纹钢宝剑来之不易,其制造工艺十分复杂。荣获2014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的“刀剑——百炼金刚重剑”属于赖庆发的重剑系列之一,其外观稳重、美观、大方,性能好,硬度高。剑身选用特种618硬钢,经千锤百炼反复拼合锻打,剑身自然形成水纹,光亮夺目、坚硬无比,能轻松斩断钢筋,剑鞘为黑檀木做成,极具收藏价值。

  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49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奖的“闽王”牌黑檀重剑,剑身雕上了寓意美好的龙、凤、龟及蛇。此外,该剑开了双槽,技术含量很高,这需要煅烧时掌握火候,一般制剑的人无法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