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何以轮番上演“吸毒风云”

20.08.2014  18:48

神秘人:明星不把大麻当毒品

导语

几个月来,李代沫、张元、宁财神、张耀扬、张默、房祖名、柯震东等明星轮番因为吸毒上演《监狱风云》,不禁让人思考,明星都怎么了,为何就这么爱吸毒?

原因一:有些人以激发灵感、慰藉空虚的心灵为借口

解读:毒品确实可能有这样的作用,然而这是饮鸩止渴,伴随着对大脑的毁灭性打击

我每次大密度写作的时候,我就会吸毒”宁财神在被抓后曾经这样解释。而在腾讯新闻《事实说》的节目现场,一位资深娱乐圈内人也爆料称,确实有可能激发所谓的灵感。其实,考察一下艺术史就会发现,在经典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许多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创作者,确实都与毒品脱不了干系。

的确有研究指出,毒品的毒性有可能促进了艺术品的创作,不过这很危险,是伴随着对大脑的摧毁性打击而得来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今年的一篇文章指出,让人上瘾的毒品通过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来激活脑部的奖励系统,但是当该系统反复地被多巴胺刺激时它就会变得迟钝。所以为了达到相同的兴奋感,瘾君子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最后,大脑的奖励系统瘫痪了。这之后,瘾君子不得不通过药物刺激来抑制大脑中有关疼痛和压力的神经回路。所以,许多艺术家们愿意承受毁灭性的情绪障碍和精神疾病,故意用药物诱导产生这样的精神状态,打破大脑健康的平衡,从而在他们的创作中获得灵感。这无疑是饮鸩止渴,踩着钢索跳舞,突然有一天就掉下万丈悬崖。还有人纯粹因为娱乐圈的压力大就吸毒来放松自己,慰藉空虚的心灵,寻求片刻的欢愉,而不管不顾后果。这就更加不值得。

可能有的人会说,明星自己愿意牺牲身体换取灵感、欢愉,这是他们自由,谁都管不着。然而,抛开对明星的伤害不说,对于社会而言,这更是绝对的坏榜样。吸毒不仅戕害自己,还会连累家人,由此造成的模仿效应也会给青少年和追星者树立反面形象。因此,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公众人物吸毒都会被认为是极坏的榜样,相比起艺术上的缺憾,防止毒品造成更多的社会不良效应,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原因二:很多明星完全没有“毒品”的观念,把大麻这样的软性毒品“当烟抽

解读:冰毒、大麻是软性毒品,尤其是大麻,很多明星确实不把其当作毒品看待,法治观念淡薄

李代沫本人曾称自己不知道容留他人吸毒是犯罪行为。可见明星们确实缺乏一些相关的观念。不过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许多明星也不觉得大麻这样的东西是毒品。

毒品有硬性和软性之分,硬性毒品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海洛因这样的东西,对于海洛因的危害,一般人都很明了,不过软性毒品又不一样。所谓的软硬一般是以毒性的强弱来分。所以,很多的吸毒者认为软性毒品不依赖、不上瘾,甚至直接就认为这不是毒品。在房祖名和柯震东的吸食大麻事件败露后,网络上就有泛起关于大麻是不是毒品的争议。普通人如此,娱乐明星尤甚。曾有不止一位圈内人爆料,大麻在娱乐圈内根本就不被当作毒品,一根卷了大麻的香烟可以在聚会场所被人在手中反复传递,谁都会碰一下。

而事实上大麻对人体也具有相当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并且,许多人从大麻“入门”之后,就开始尝试更为厉害的例如冰毒这样的毒品。像是演员高虎就被同时搜到了大麻和冰毒,而宁财神就是因为吸食冰毒被抓。

原因三:吸毒被当做了“群嗨性”的社交方式,在娱乐圈尤其严重

解读:许多人觉得拒绝吸就不像这圈儿里的,而冰毒这样的新型毒品和大麻又有“群嗨”、交际的属性

李代沫、房祖名、柯震东等人都是聚众吸毒的时候被抓的。并且李代沫和房祖名都有“容留吸毒”这个问题,所谓的容留就是提供了聚众的场所。李代沫吸食的是新型毒品冰毒。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不同,后者更多是有镇痛、镇静作用,产生身体依赖,前者则能让人迅速感到兴奋、迷幻,而群体刺激就会一步步把这样的感官刺激无限放大,让人沉迷其中。也就难怪往往在群吸之后都伴随着乱性。所以甚至有很多人在网络上组织“群吸”,吸毒者们通过网络视频相互联系、刺激彼此。学者郑畅、高红波的《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过程分析》这一论文就说,“2009年12月,我们对武汉市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问题开展了调查访谈。调查显示,相对于传统毒品的使用而言,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行为有一个最为主要、最为显著的特征,即群吸群食。这种表面上的行为群体并非是一种松散地偶然性聚合群,而是一种有着特殊关系的朋友圈网络。”可见聚众群吸问题之严重,娱乐圈只是个典型缩影而已。

当然,除了“群嗨”之外,社交的作用很明显。大麻虽然不属于新型毒品,不过由于其“软性”,也是广泛被用来社交的。比如明星莫少聪在被拘留时便反复申辩,自己是因为“推脱不掉应酬而吸食了两口大麻”。而一篇报道里采访的娱乐圈内人就说,“大家都抱着娱乐的心态,不会有人强迫你什么,你愿意就做,不愿意随便。”但是,“如果拒绝的话,会给人不合群的感觉,不像是这个圈儿里的。”前文提到的圈内人也在《事实说》现场描述过自己周围的情况,他的周围有超过一半的明星都在吸毒。

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打击聚众吸毒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法学界一种观点就是目前的立法有点滞后,对于聚众吸毒这种情形就只有“容留吸毒”等有限的罪名。应该有更明确的法律规定,让组织聚众吸毒这样社会危害极大的行为得到更为精确的打击。

结语

明星吸毒问题是面镜子,其中反映出来的纵欲、享乐、“群嗨性”社交等问题在很多人群中都存在,尤其是青少年。就更该明确打击,引以为戒。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