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十二五”时期福建卫计事业取得较大进展

05.01.2016  16:11

  十二五”时期,我省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扩充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稳固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取得较大进展。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长 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76.79岁,全省孕产妇死亡率15.33/10万,婴儿死亡率5.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4‰;分别比2010年下降22.73%、31.08%和29.33%。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74.59/10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3年,全省卫生费用总费用835.33亿元,比2010年增长72.3%,占GDP的比重由3.29%上升至3.84%,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0年的29.7%提高到32.08%,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由2010年的32%下降至28.32%。

  2014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913个,医疗机构床位16.48万张,比2010年新增床位5.24万张,增长46.75%,卫生技术人员20.20万人(不含计生机构),比2010年增长40.47%;全省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4.33张、执业(助理)医师1.98人、注册护士2.25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1.29张、0.39人、0.76人。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

   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医改得以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基本建设投入124.97亿元,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业务用房建筑面积189.5万平方米;并通过开展以改善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二推一评议”活动,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年”及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全省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初步建立了各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全省三级医院59所,其中每个设区市均有1所以上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8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有三级综合医院6所;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村卫生所的目标。

  医疗、医药、医保综合改革有序推进,2014年被列入了全国深化医改综合试点4个省份之一,所有市、县均被列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省各设区市全部列入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全省58个县(市)的118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省属公立医院也全部开展以药品耗材零差率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

   计生受惠家庭覆盖面持续扩大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2014年底,全省总人口3806万人,比2010年增加113万,年均增加28万,年均人口出生率12.5‰,年均自然增长率6.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85%左右,年均出生率、自增率控制在规划目标内。“单独两孩”政策顺利实施。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面开展,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关爱女孩、圆梦女孩行动,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等,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得到有效遏制,并逐年趋向正常。

  十二五”以来,我省先后将7个计划生育奖扶项目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延伸到城镇非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截止2014年,全省有29万人次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奖励扶助。实施生育关怀、贴息贷款等,帮扶或救助计划生育家庭74.61万户;推行计划生育家庭保险,有85.7万户计生家庭参保;开展幸福工程行动,帮扶计生贫困母亲2.74万户。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人。全省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313.2万份,电子建档率88.4%;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302万份;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7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81.6%;2014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4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1.87%;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深入开展,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到2014年的2.47人/万。

  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0.68万例,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结核病新涂阳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维持在70%和85%以上;乙肝控制持续强化,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0.23%,控制在1%以下。

  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9.9%。通过增加门诊特殊病种数、降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减少个人分担比例、开展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实施普通门诊统筹等措施,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人.年,政府补助标准增长1.5倍,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水平在60%以上,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达到22类。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中医药传统特色更加显现

  “十二五”时期,我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儿童医疗救治网络、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网络、产前诊断技术网络、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网络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不断健全。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从2010年的19.84/10万、9.68‰下降到2014年的15.33/10万、6.84‰。2014年全省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0.67%,产前筛查率达55.2%,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率分别达99.3%、90.9%。28周以上致死、致残出生缺陷率大幅下降,由2005年的30.76/万降至2014年的18.03/万。

  目前,我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0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61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科126个。建立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16个,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2个。设立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8个,评选省级名中医33人,选拔培养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1人,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1人,全国中药和护理骨干人才30人,确定8批国家和省级师承工作指导老师141名、继承人238名。建立省级慢性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21%,中医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 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省依托省政务外网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的信息专网,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约1500个和村卫生所1.6万个。建立了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平台,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全面运行,实现了全省就诊一卡通、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利用和检查检验结果网上互认。建成了基层卫生信息、免疫规划信息、慢性病管理和妇幼卫生信息等业务子系统。建成了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交易信息平台。新农合信息系统覆盖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省范围跨区域即时结报。建成全员人口数据库,完成“两网”整合,实现了卫生计生信息共享利用。

  在卫生监督方面,目前,我省已实施68个县级卫生监督所基础设施建设,为19个县级监督机构配备监督执法车辆等专用设备,8个疾控机构配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不断提升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卫生监测监督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督覆盖率从2011年的57%上升到2015年的90%,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点覆盖到县级区域达到100%,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达到97家,全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取得了长足发展。(东南网2015年12月31日记者 冯川叶)“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