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吁网络道德素养迈上新台阶

08.04.2019  17:13

  2019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国内网民总人数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

  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丰富,便捷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加明显。由于网络虚拟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和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网络立法落后于互联网飞速的发展速度的原因。出现了诸如炒作无底线、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语言暴力和网络欺诈侵权等网络不文明现象,给网络社会道德秩序带来极大冲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应当采取技术、立法和教育等手段提升公民网络道德素养,引导网民进行理性的思想表达,促进公民网络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构建文明的网络社会秩序,需要有效发挥新媒体科技的长处。一是要加强网络管控技术及其管理,探索建立网络自治机制,依托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强化网络信息管控技术。通过严格把控信息传播源头,应对网络虚假及不良信息的传播扩散,进而消除网络犯罪行为。二是拓宽理性表达通道,保障网络环境整洁,不少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排解的渠道。故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来拓宽理性表达的渠道,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和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从而缓解公民生活压力的同时,确保文明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

  构建文明的网络社会秩序,需要完善网络管理和网络立法。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网络管理和网络立法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一要完善网络相关立法,以网络安全法为准绳,制定详细的网络法规和法律体系,为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监督管理,为适应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构建新型网络道德规范准则,对此可制定相关网络道德规范,如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成本,让网民在违反网络规范时付出相应的代价,从而促进网络道德的有序发展。

  构建文明的网络社会秩序,需要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通过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推广《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方式提升公民网络道德素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极大拓宽了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为网络道德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一方面要培育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法治观念;另一方面,要创新自律教育方式,通过设置虚拟课堂、德育讲座、网上答疑等方式,加强道德学习,增强公民网络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此外,政府部门要推动建立健全网络规章,逐步完善外部约束力。

  积极的网络文化和清朗的网络空间呼吁社会的规范建设和网民的自觉自律。网络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文明的网络社会秩序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马尾区委文明办 桓楚)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