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脑血管病高发 5旬阿姨早饭吃一半中风倒地

19.01.2016  09:54

  东南快报讯(记者 林雅 通讯员 陈宇娟)上周日的早晨,平时感觉身体还不错的黄阿姨,在吃早饭时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吓坏了一家人。急匆匆拨打了120送到医院抢救,问题挺严重,原来她是突发脑梗死,俗称中风,同时,医生发现黄阿姨不仅有高血压,还合并有高血脂和糖尿病。

  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细康介绍说,如果黄阿姨及时针对高血压等病进行积极治疗,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中风。冬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当前福州气温持续跳水,老年人尤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中风事件发生。

   平时自我感觉身体好 中风上医院一查都是病

  家住福州的黄阿姨今年51岁,平时身体没有特殊不适,自己感觉身体还不错,因此对健康从未重视,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体检。

  上周日的早晨,正在吃早饭的家人发现黄阿姨突然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呼唤她也无法应答,同时伴有口角歪斜,一侧手脚不能活动。

  看到此情此景,全家陷入了一片混乱,最后,有一些医学常识的女婿拨打了120,才将黄阿姨送到省级机关医院急诊。

  医生检查发现,黄阿姨血压达到180/100mmHg,神志清楚,意识正常,但完全失语,无法应答,口舌歪斜,时不时还流口水,右侧手脚完全无法活动。

  CT检查结果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灶”,随后的检查显示黄阿姨还合并有高血脂和糖尿病。

  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细康介绍,这是一例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引起的脑梗死病例。

  “这个病例很值得人们反思。”林细康说,假如年仅五十岁,尚属中年的黄阿姨能够关注身体,定期体检,及时就医,早早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积极进行一级预防,可能就不至于出现这么严重的中风。

  林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应注意生活起居,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可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冬天天气寒冷,血管常常处于收缩状态,血液黏稠度很高,一定要多喝水;另外情绪波动也是心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老年人一定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医生提醒:中风危害大 及早预防才是硬道理

  林细康介绍,中风又称脑卒中,以突然晕倒昏迷、失语、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等特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缺血性中风,是由脑部血管阻塞引起的,约占60%,包括脑梗死、脑栓塞等,另一类是出血性中风,是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的,约占40%,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类型。

  我国中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0岁以上人口中,中风发病率高达400/10万人,大概每12秒就有一个新发病例,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中风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尽管中风危害如此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能真正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并不多,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林细康指出,我国中风高发的原因,除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有关外,我国民众普遍缺乏脑血管病预防知识,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能导致中风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与生俱来而难以改变的,如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等,属于不可干预因素;一类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是可以控制的;一类是家族因素与环境因素结合而产生的,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可干预因素,是做好中风防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