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6旬华人老太自强不息学声乐

18.10.2015  12:44
东山:6旬华人老太自强不息学声乐 - 福建之窗
来源: zz.fjsen.com

  华人老太求学记-陈紫玉正向李莉学习民歌唱法

  东南网漳州10月18日讯(通讯员 朱少文 文/图)连日来,东山县康美镇龙潭街营前区479号民居每晚都会传出一老一少两种民族声乐。这委婉音乐声背后竟然还有一个6旬华人老太自强不息的求学故事。

   听收音看电视学民歌

  求学的老太太名叫陈紫玉,195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古田,属第二代华人。她自幼聪明伶俐,在当地华人学校学习汉语和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较强的音乐天赋。

  1964年,哥哥带回一台收音机,陈紫玉高兴得立即拨弄起来。突然间,收音机传出了一阵阵委婉的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听完歌曲和介绍后,她才明白这是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播出的歌曲《我的祖国》,演唱者叫郭兰英。收音机里还有这么悦耳的中国民歌,陈紫玉如获至宝。从此,每到节目播出时间,她都会守着收音机,边听边跟着哼唱,陆续学会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几十首中国民歌。

  后来有了电视,还可装卫星天线,陈紫玉学习的渠道更多了。《央视春晚》《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是歌手》等节目都是她的最爱。陈紫玉说:“我不仅喜欢听歌,学习新歌曲,更喜欢听评委们的点评,从中可学习到许多唱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每次都受益匪浅。”她也逐渐成为当地华人圈里小有名气的歌手,经常受邀请参加公益演出。

   义务传授民歌

  出于对音乐的爱好,陈紫玉退休后一直在当地的华人工会康乐组当音乐老师,义务教授二、三代华人学唱中国民歌,最多时学员有100多人。陈紫玉也因此结识了马来西亚三位中国民歌方面的前辈,并得到不少指点。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歌演唱水平,陈紫玉除继续收听收看中国的音乐广播和电视节目外,还从网络上收集了许多学习资料,并委托到中国的亲人或朋友帮助买些民歌书籍回来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

  今年3月,陈紫玉牵头成立了“马来西亚美里快乐歌友会”,义务教唱中国民歌。从成立时的20名会员,发展到现在的40多名,歌友会是壮大了,但她的压力也更大了。陈紫玉说:“我总感觉自己的水平有限,担心自己一知半解,教得歌友们也将错就错,那就糟蹋了中国民歌这一艺术瑰宝了。因此,急需得到中国民歌老师面对面的指点。”

   越洋求学忘年交

  今年8月,听说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推出一项免费赴中国学习传统文化的计划后,陈紫玉立即前往报名,却因超龄较多而失之交臂。9月下旬,他哥哥陈乃豪到东山县开展文化交流返回后,听闻妹妹求学受挫之事,立即联系东山县图书馆馆长游明元帮助找了一位科班出身的音乐老师。

  10月9日,在好姐妹陈雅珠的陪同下,陈紫玉飞抵东山县,并拜会了江西省上饶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本科毕业、对民歌有专长的康美小学音乐老师李莉。虽然李莉老师年龄较轻,但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演唱技巧和认真的教学态度,让陈紫玉如遇知音,进步很快,两人也成了忘年交。每天晚上,李莉老师都会从气息运用、咬字、共鸣、发音、歌曲处理等正统唱法的入门基础教起,陈紫玉在一边学习,陈雅珠则在一旁录视频。晚上回宾馆休息时,陈紫玉再对着视频复习当天的内容。在求学期间,陈紫玉还先后到东山县人民会堂现场观看《谷文昌精神文艺创作汇报演出》,到东山歌册传习中心、音乐协会和曲艺协会与艺术家们进行交流切磋,也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东山县。

  弹指一挥间。即将结束10天的越洋求学之际,陈紫玉感慨地说:“要不是返程机票已定,还真是舍不得走啊!前几年来学就好了,我老了,音质也变差了,但这次学习的关键不是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是掌握正统的歌唱技巧和教学方法,以便回去更好教歌友们唱好中国民歌,让这一艺术瑰宝在海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