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签署投降书69周年:不敢直面历史作茧自缚

02.09.2014  15:32

中新网9月2日电 综合消息,69年前的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句号,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但是,近年来,由于日本政府对战争、历史问题的刻意隐瞒和巧妙美化,许多日本人甚至淡忘了这段历史。这不仅引起曾遭受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的亚洲各国的强烈愤慨,也引发国际社会对日本社会未来走向的担忧。

玉碎”冲锋梦破灭 被迫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随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及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先后在投降书上签字,接受日本投降。至此,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其实,日本一开始并不接受投降建议,是法西斯阵营里最顽固的势力。1945年3月至6月,美军占领硫黄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却在7月28日这天表态,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拒不投降。

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甚至进行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先后三次扩军,发誓军方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叫嚣“本土决战”。

但是,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便成了“孤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中共领导的敌后军民和国民党指挥下的正面战场对日军展开大反攻。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随后,苏联出兵百万开赴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中国战场上的全面反攻及原子弹的威慑与苏联红军的重击,彻底粉碎了日本的“玉碎”冲锋梦。日本时任首相铃木贯太郎直接奏请天皇决断,并举行彻夜的御前会议,考虑抵抗无望,天皇裕仁最后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54年8月28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正式接管日本政权。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