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餐频现头发虫子上餐桌

09.12.2015  12:50

日本校餐走下食品安全“神坛”。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有着“食品安全神话”的日本,开始走下神坛。近年来,从婴儿食品到福利院里的老人餐,问题食品在日本频频出现,甚至连号称“日本最安全”的校餐也无法幸免。


文章称,涉及校餐的食品安全事件所以能引发日本社会的高度关注,不仅因为保证青少年健康的校餐一向受到最高级别的守护,更是因为日本问题校餐中的掺杂物五花八门,简直“闪瞎”了民众的眼睛。


最近,日本阪神地区6个城市联合发布了上年度校餐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在209次校餐安全事件中,不但被发现掺杂头发、塑料片、虫子、老鼠屎等食品安全领域里的“常规”异物,还有创可贴、金属片、建筑材料特氟隆等“非常规”物品。许多日本网友吐槽称,日本什么都升级缓慢,只有食品安全的下限刷新快。


日本的校餐始于1889年,有着很长的历史。当时,山形县鹤岗市小学为了让家庭贫困的学童吃上免费午餐,开始在学校为他们制作校餐。二战结束后的初期,日本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为了让青少年先吃饱,日本政府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推广校餐,并于1954年颁布了《学校餐食法》,餐食种类日渐丰富,饮食质量也越来越高。


文章指出,在注重集体意识的日本社会,整齐划一的校餐也是培养学生集团意识、加强社交锻炼的重要一环。为营造更好的大氛围,日本地方城市每年还会举办相应的“校餐甲子园大赛”,刺激校餐朝更加安全、健康的良性方向发展。


按理说,在极度注重细节的日本,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的校餐应当具备很高的安全防线。然而,校餐一次次“失足”,让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的校餐究竟怎么了?


目前,日本提供校餐的学校中,除了部分有能力依靠校内食堂亲自负责供给外,很多都通过“外部委托”形式,由民间企业负责配餐制作,比重逐渐接近5成。不仅如此,校餐的运送、物资采购、管理、餐具清洗等也分别采取同样的方式分包给企业。


受此影响,包括便利店等在内的各种企业,纷纷参与到校餐行业中来。面对被切割开的各个环节,原本负有最直接责任的学校,在质量监督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难免出现疏漏。加之近年来日本学校在财政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校方极力压缩校餐成本,让承接业务的企业苦不堪言,客观上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风险。


文章还称,此外,食品安全应对体系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显示,在实施校内烹饪和供给的学校中,52.8%的学校在食品设施、设备方面存在老化、不完善等问题,48.4%的学校表示员工人手不够。而且,过敏反应一直是日本食品领域十分棘手的课题之一。剔除数以百计的校餐中的过敏成分,更是大大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


文章最后指出,虽然校餐一直是日本学校一道标志性的“风景线”。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其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种“开放性”也让日本校餐面临新形势与新问题,以前的“安全墙”效用不断降低。而本应转换思维、探索新举措的日本各学校依然原地踏步。恐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校餐还要在危机四伏的状态下继续前进。

作者:沈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