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8000多娃成“待机儿童”,日本人很焦躁

04.08.2016  12:35

日本东京都近日发布声明,目前东京“待机儿童”(指儿童因父母工作或疾病等原因符合保育园入园条件,却因为满员而无法入园)人数已经达到8466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652人。

2016年3月9日,一名日本网友因孩子没能上成保育园,发布名为“没上成保育园。日本去死!”的网络匿名博客帖来表达不满,引发热议,也让很多人意识到,日本的学前教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善。

保育园僧多粥少

日本的学前教育大致分为两种,保育园和幼儿园。保育园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托儿所,是为双职工或因疾病等原因不能带宝宝的父母提供的托管机构。申请入园时,需要根据父母双方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甚至具体的加班时间和上班通勤时间来评分,然后按照分数决定录取顺序。有些地区教育资源多,小孩少,只要满足条件就能入园,有些地区僧多粥少,排一年半载的队都不一定能进保育园。

正常保育时间一般是8:30~18:30,如果需要早送晚接,一样有名额限制,也是按照分数排名。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如果不能几个孩子一起申请到名额,那如果因为照顾未入园的孩子而不能上班的话,会导致已经申请入园成功的孩子也被“退学”。而且,因为名额限制的关系,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园的情况也很常见,接送孩子方面又会出现很大问题。

尽管有种种限制,但因为保育园看护时间长、没有寒暑假,而且保育费用跟上一年度家庭收入挂钩,收入少的家庭所付费用较低,所以特别受城市双职工家庭欢迎,在东京、大阪这样大都市核心区简直称得上一位难求。

幼儿园折腾家长

保育园进不去,那么幼儿园情况又是怎样呢?据了解,日本的幼儿园也不是那么好进,私立幼儿园学费很贵,公立的又很难考。更关键的是,幼儿园的保育时间比保育园短得多,一天只有4~5个小时,而且跟大中小学一样,有寒暑假和春假。即便送孩子进幼儿园,实际还需要一个人来照看,这对双职工家庭是很大负担。

不仅如此,日本幼儿园对孩子家长的要求也很高,往往要求家长的高度配合。比如参加PTA(家长教师协会),给孩子准备便当,甚至幼儿园有演出活动也要亲手给孩子制作演出服。可见,送孩子进幼儿园,特别是高级私立幼儿园,显然更适合富裕、有全职主妇的家庭。

除此之外,在被问到关于日本学前教育的问题时,有些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家长也表达了对于日本教育中“集体主义精神”“绝对的公平”“人人都是第一名”等思想可能会扼杀孩子竞争性的担忧。


延伸阅读

澳大利亚:严格遵守师生比例 排队不可加塞

澳大利亚的幼儿教育是按天算钱,每一天的幼儿园费用在80到150澳币左右,折合人民币一个孩子一天就得要400到750元人民币,澳大利亚政府有一些幼儿教育津贴,每一年每个孩子可以获得一万多澳币。

目前,澳大利亚的孩子要上好一点的幼儿园甚至哪怕只是一个合适一点的幼儿园,排队必不可少。很多家长甚至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排队,但是等到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仍然没有排到号,这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严格遵守着师生的比例关系,孩子不可以随意加塞。

美国:多数州托儿所收费高过大专学费

美国研究显示,美国几乎没有一个州提供家长负担得起的托儿服务,一些托儿所的收费还高过大专学府的学费,占了职业妇女近三分之一的收入。

在纽约,全日托儿费用多达每年14500美元;马萨诸塞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分别为16500美元,11628美元和12500美元左右。大都市的托儿费用甚至更高,在首都华盛顿,收费达每年22000美元;托儿费低的阿拉巴马州为每年5547美元。 (来源:中新网)

韩国:“儿童之家”解决3岁以内孩子的教育托养

在韩国,小朋友正式上幼儿园的年纪是四岁,但是,大多数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了——“儿童之家”。虽然都是民办的,却有政府的认证和补贴,几乎每个小区都有一家,开设在某一栋楼的一层,里面的格局跟普通三房两厅的住家是一模一样的。按年龄分班,零岁班、一岁班及两岁班,规模大点的会有三岁班。一个老师带三个小孩,一个“儿童之家”也就十几个小朋友而已。

韩国的老人不帮忙带小孩,一半以上的妈妈都是全职妈妈。满四岁以前如果是居家育儿的话,每个月还能领上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几百块的政府辅助金。送去“儿童之家”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

每天“儿童之家”的小巴士会到达孩子家,车上配置儿童安全座椅,还有一位随车的老师。除了日常生活上对小孩的照顾外,按照大韩民国对教育的紧张程度,“儿童之家”甚至还有早教类别的课程,什么音乐课、体育课、读书课等,每天15到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