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农村幸福院,松溪模式可复制
(2015年6月12日)
如何选点 怎么建 怎么管
茶平乡刘屯村是生态村,新建的幸福院成为老年人日间互动照料服务中心和欢乐园。
农村幸福院,是指由村委会主办和管理,立足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生活照料、日间休息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它是一种介于专业化机构养老与传统居家养老之间的农村新型养老模式,以离家不离村、空巢变暖巢的特点托起农村养老幸福梦。
目前,我省农村幸福院共2743所,共有床位1.5万张。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松溪县农村幸福院不仅高标准建设39所农村养老服务新平台,还通过资金统筹、集中采购、委托老年人协会管理的办法,摸索出松溪模式。5月底,全省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会在松溪召开,《松溪县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被大量转发。省民政厅慈善福利处负责人说,山区贫困县试点摸索出的松溪模式,更容易被复制、推广。
溪东乡西洋村将闲置校舍改建成农村幸福院,可容纳50多名老人,让老人有了活动场所。
松溪有9个乡镇102个村,但是2014年农村幸福院建设补助项目只有39个,如何选点?
松溪县有16.8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人23296人,占总人口的13.7%。作为山区县,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空巢、独居老人大量增加,成了名副其实的“老雀守窝”,农村养老成了一道迫切的问题。但是,农村养老不同于城市,需解决老人离家不离土、日间照料服务等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幸福院这种农村养老新平台应运而生。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严志兰博士说,城市有各种养老模式,但是农村几乎只有一种,就是居家养老,由于物质、精神双重困境,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值得关注。农村幸福院的出现,是介于专业化机构养老与传统居家养老之间的农村新型养老模式,是一种贴近农村实际的养老服务,可有效消解双重困境。
大布村幸福院今年2月投用,让老人有地方坐,有地方玩。院内还设置卫生医疗室,头疼脑热就在这里看病。
但是,对于松溪县来说,这块蛋糕该怎么分配,如何将好事办好,是个难题。毕竟全县9个乡镇有102个村,靠行政命令不行,抓阄更不行。而且,全县要完成到2020年农村幸福院覆盖率60%的目标,必须要有一批带头者发挥影响力,科学选点尤为重要。
经过县里几番讨论,县里决定具备“三个优先”的村庄优先入选:村里老人意愿强,村和乡镇积极性高;村组织经济基础较好,留守老人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地相对集中的村优先;有可整合和改造利用资源的村优先。
河东乡大布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该村人口3400多人,60周岁以上老人500多人,空巢老人32人。村里经济基础较好,靠着烟叶、租金,村财年收入有10多万元,但养老场所却是一块空白。70岁老人艾瑞木说,老人只能在大布街上溜达,晒太阳,聊聊天。得知县里农村幸福院选点的信息后,村民们喜出望外。由于该村老人多,经济基础优势明显,顺利获得县里一个名额。去年7月大步村幸福院动建,除了各级补助外,村里自筹资金60多万元,花了7个月就建成了幸福院,院内设日间照料室、卫生医疗室等功能室。“在这里有地方坐,有地方玩,有地方看病,还有地方煮饭吃饭,我们很满足。”艾瑞木说。
资源整合也是松溪县选点考量的重要因素。依托村里现有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该县形成了嫁接型、改建型、新建型等多种建设模式,嫁接型就是依托现有房屋场地,发挥资源最佳效益,渭田镇东边村利用原有两层的旧村部改建成老人幸福院,与旁边新建的文化广场、卫生室整合成一个整体,以满足老人户外活动和方便就医等多方面需求;改建型就是改建村里闲置的校舍、厂房仓库、庙堂、村委会办公场所等,盘活闲置资产,如溪东乡西洋村利用闲置校舍进行改建,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行;新建型就是在村集体经济较好,人口较多的村单独建院,如大布村农村幸福院。
松溪县民政局局长李兆成说,三个优先,尊重群众意愿,因为农村幸福院的基础在村,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是村级组织,因此首选有积极性的村庄。而且,村组织经济基础好,有可整合和改造利用的资源,保证项目快速建成且投入使用,而且还能节省建设成本。
每所农村幸福院中央和省里补助20万元,山区贫困县财力不足,农村幸福院该如何建?
记者了解到,2013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补助我省农村幸福院项目,每个项目补助3万元。2014年,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开始支持该项目,补助资金1.9057亿元,项目1121个,每个项目补助17万元。这样,中央和省里补助款为20万元,不足部分地方自筹。
这样,一个问题产生了。南平市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松溪去年财政收入才3亿多元,市县配套100多万元,钱还是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松溪39个项目如果吃大锅饭,钱跟项目走,每个项目都是20万元,改扩建工程可能花不完,新建工程恐怕建不成,钱用不到刀刃上。作为一个试点,松溪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计,打破大锅饭,不搞平均分配,在全市率先尝试统筹专项资金的做法。
松溪县补助资金主要根据试点村的建设规模、村人口数,按照不同条件确定不同的补助标准,补助标准为15万元至25万元。项目到村,资金不直接进村,各建设点按工程进度报账。“我们将中央、省市县的补助款统筹安排,这和上面的补助政策不同,当时县有压力,但是作为试点,我们大胆尝试,得到市民政局的支持。”李兆成说。
有了资金科学调配,溪东乡溪东村幸福院建设投资为78万元,由于是精品农村幸福院,补助额多了1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有了这笔资金基础,村里自筹40多万元,幸福院所在的柯田自然村村民700多人,几乎全村上阵投工投劳,就连年逾七十的老人也不甘落后。不到半年,占地面积为240平方米的幸福院拔地而起,可容纳100多名老人居住和活动。
此外,记者了解到,松溪县还在开源节流上花心思。为了筹集更多资金,松溪县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募集到260多万元捐款,确保项目建设有足够的资金。全县39个农村幸福院建设所需的大宗商品和设备,统一由县政府采购办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农村幸福院是新事物,没有管理主体,没有运营资金保障,再好的戏也唱不来,农村幸福院该怎么管?
记者了解到,靠着上述摸索,松溪39个建设点不仅如期投运,一些标准还超过省里制定“六有”建设要求。
但是,这些幸福院建完后该如何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再好的戏也唱不来。事实上,一些民生项目重建设轻管理,最终沦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5月底,记者查看了松溪6所幸福院,这些场所运行良好,成为老年人的欢乐家园。据悉,农村幸福院在村级主办的基础上,村委会都将建成的农村幸福院委托村里老年人协会,让老年人管理幸福院,充分调动了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相互照料的积极性,这样幸福院就有了“管家”。老年人协会大多委托一名老人专职管理,以低偿或无偿服务相结合,并配备村里三五名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另外,村委会每年拨付场所不低于3000元作为日常管理费用,管理费有了着落。
据初步估算,一家幸福院的水电和人工管理年支出近万元,村里拨付的日常管理费用占大头,形成常态制度。乡镇和挂点单位每年帮衬一点,老年协会都有一定的收入,为农村幸福院的持续运转提供了可能。
郑墩镇郑墩村老人会会长吴远松说,农村幸福院没有护理人员,主要依靠老人互助服务,年轻的照顾老的,会做饭的当厨师,腿脚好的当保洁员,识字多的给大家读报纸,其乐融融,情如一家。
“松溪的这种做法,委托管理,保障了正常运行,而且,有了具备造血功能的老年协会加盟,后续管理经费就有了着落。”省民政厅福利慈善处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余新仁 黄云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