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要重内涵轻形式

26.09.2016  14:09

  9月22日是中国第十个城市无车日,也是第十八个世界无车日,今年中国城市无车日主题是:“绿色交通·智慧出行”。

  早在二十年前,几乎没人可以想象今天街道上车水马龙的景象。从北京、上海,到福州、厦门,中国的一线二线,乃至三相四线城市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堵城”。网上甚至还出现了版本不一的“堵城”排名。

  私家车的快速发展的确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越来越多私家车的出现,在一些城市,原本为便利而生的私家车不仅成为个人的“累赘”,还成为了城市的“累赘”。私家车所代表的不再是便利,更多地成为身份的象征,成为了人们竞相攀比的物件儿。

  然而,拥堵远非私家车带了的唯一弊端,私家车的快速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无车日”最早是由法国发起的,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在百度中只要输入“汽车尾气”,其跳转出来的内容多半都能让人“毛骨悚然”。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不仅直接作用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体,同时还会对城市的整体环境产生持久的恶劣影响。“世界无车日”的设立为的就是给人们敲一记“绿色警钟”。

  要深挖“无车日”内涵实质。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进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历史重置到“简单公交时代”。“无车日”的内涵实质是让人们通过放弃私车出行,认识到汽车对于城市环境的危害,让人们能够针对汽车危害做出更好的应对措施。例如倡导绿色出行,设置自行车道;完善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先行;研发新能源汽车,建设沿途充电站等,都是人们为解决“绿色出行”而做出的有益探索。每一个节日的设立势必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与本质内涵,只有准确把握“无车日”的精髓才能避免使之流为形式。

  要创新“无车日”宣传形式。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社交时代,宣传早已演化为一门复杂的艺术。过去刻板的宣传方式与宣传渠道所能取到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如今的宣传不仅需要“精包装”,还要“耍心眼”。“无车日”的宣传形式不能拘泥于宣传海报、报纸刊登和电视播放,更多地应该结合“互联网+”,注重活动策划以及社交传达。最好的宣传绝不是硬性的“灌输式”宣传,能让被宣传者反客为主,成为次级宣传员的宣传才是最好的宣传。

  从1998年法国市民志愿发起世界第一个“市内无车日”开始,“无车日”活动就陆续在世界各大洲的很多城市上线登录。随着中国城市交通难题的不断升级,“无车日”势必也会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但愿更多人能够在认清私家车带来环境危害后有所触动,进而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浦城县委文明办 书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