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说方言 华裔不懂中文 委员倡议“把根留住”

14.01.2016  23:16

  新华网福州1月14日电(蒋巧玲)儿时亲切的乡音,在这一代少年儿童身上悄然消失;生活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中文对其而言竟成了“外语”……语言印记的消失或成为传统文化的遗憾。今年福建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关注该话题,并呼吁薪传方言,强化海外华文教育,“把根留住”。

   薪传方言 从小学教育抓起

  近年来,受多重原因影响,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不会使用本地方言,不仅听不懂,而且不会说。

  “地方方言所承载的地方传统文化会随之衰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繁衍,这种情况会加剧。”福建省政协委员蔡国伟对遗失的方言显露出担忧,他提出,加强地方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

  蔡国伟建议,应首先消除普通话与方言是对立关系的错误观念,从小学教育抓起,让孩子们学好本地方言。

  例如,在安排课程时,在保障基础性课程实施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学习地方传统文化课程;在课间休息时,有意识地营造一些有利于方言传承的氛围。还可以在校际和全地区范围内举办用方言朗诵童谣、说唱比赛与知识竞赛等,吸引更多的学生爱方言、学方言、讲方言。

  除了学方言,蔡国伟认为,采集和保护地方语言文化信息同样重要。

  他建议收集、记录和保存地方方言资料,在此基础上,加强研究,形成一批应用型强、有地方特色、对保护各民族地方语言有重要价值的重大研究成果并加以开发和利用。

   传承中文 推广海外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是一项面向华侨华人的教育,被称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福建省政协委员杨辉如是说。

  杨辉关注该问题已久,他说,华裔青少年生在国外、长在国外,不了解中国文化,甚至不懂中文,如何加强与他们的联系沟通,维系和发展感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为了让华裔青少年留住中华民族的根,推动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杨辉建议,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出台外派华文教师激励政策,让政策在外派教师薪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有所倾斜。同时,在海外华社多开展文化活动,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侨界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交流是一项‘民心’工作,借助海外华社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讲好福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杨辉说。

  杨辉还建议,设立海外华文教育基地校专项支持经费,增加华文教育专项经费。“目前,全省共有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55所,他们是海外华文教育的‘智囊团’,专项经费可以用于补助学校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杨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