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
04.09.2014 18:27
本文来源: 妇联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近18年,为福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观点,比如,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水土流失治理、餐桌污染治理、机关效能建设以及“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思路举措,就是他在福建工作时提出并大力推进的,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是福建工作的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
《摆脱贫困》初版于1992年,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全书围绕闽东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广泛涉及闽东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营养和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尤其是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彰显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在学习中感到,该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体现了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针对当时宁德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状况,习近平同志极力倡导解放思想,强调观念“先飞”、思想先行的重要性。他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他强调,“贫困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正是在他的大声疾呼和大力推动下,宁德的干部群众逐步打破传统保守观念,开始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个“总开关”,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无止境。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保持思想的活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常态,不断开阔胸襟、拓展视野,紧跟时代进步,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
二是遵循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和主要依据。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就大力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他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要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针对当时宁德干部群众希望通过修铁路、建大港口、办开发区,一下子抱几个“金娃娃”,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急切心态,他科学研判宁德当时所处发展阶段,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通过充分发挥山海优势发展大农业,进行工业开发,使农业、工业两个轮子转起来。实践证明,他提出的思路和举措,符合当时宁德的实际情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2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宁德和福建全省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情况变了,当然发展的路子也应该有所改变。但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精神永远不能变。我们要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寻新的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三是贯穿了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改革创新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习近平同志思想敏锐,善于把握时代脉搏,身上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敢于创新的锐气。他把改革开放作为宁德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招。他在书中,特别强调了“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和“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必须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不适应我们获得更快发展的一切并对其进行改革。”针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强调“唯一的良药是坚持并深化改革”、“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态度要坚决,实施要谨慎”、“推进改革开放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脉搏、把握内在规律”。这些关于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给人以深刻启迪。当前,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挑战、困难和问题,只有坚持和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具有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脚踏实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在书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他把坚持群众路线看作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指出“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他倡导和推行干部“四下基层”,把它作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当年他三进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与群众一道商讨解决发展难题,令当地老百姓感念至今。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特别注重学习习近平同志亲民为民爱民的崇高风范,继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更加自觉地把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的具体行动中,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五是展现了锲而不舍的实干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强调“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他在宁德时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精神,指出欠发达地区发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他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他提倡的“滴水穿石”精神,体现了铁杵磨针、积沙成塔的韧性意志,体现了矢志如初、奋斗不息的进取品格,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也诠释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我们要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要学习和弘扬习近平同志艰苦奋斗、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学习和弘扬他“滴水穿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扑下身子,持之以恒,埋头苦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同志留给福建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学习 中深刻地感受到,书中蕴含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有着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的群众观点和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和清新文风。我们要把学习《摆脱贫困》这本著作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既要深刻领悟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时代和现实问题的远见洞察和科学回答,又注意学习把握总书记在不同背景、不同主题和角度的讲话中一以贯之、科学深邃的原则立场和观点方法;既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又善于理解和把握它们之间融会贯通的内在联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与思、知与行的高度统一,不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本文来源: 妇联
04.09.2014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