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09.01.2020  23:50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14位政协委员聚焦新经济新科技 共谋厦门高质量发展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编者按]

  1月7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政协委员围绕做好金融招商工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激发旅游发展新活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发鹭岛影视云工业平台、加快“健康厦门”建设、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创建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旧城改造模式等方面建言献策,旨在发挥政协优势,凝心聚力推动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本版摘要刊登委员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全力做好金融招商工作

  吴  迪(市政协委员,代表民建市委发言)

  力促厦门金融强市建设,应重点发力金融招商工作。强化招商工作力量,配备金融专职领导力量,允许具备条件的区政府单独设立金融招商机构。明确招商重点,持续优化金融结构,将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金融机构和航运、租赁等特色金融机构作为招商重点,适当控制旧业态金融机构数量。持续推进特色招商,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在厦设立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引进知名互联网新经济企业来厦开办金融业务,加大黄金产业链招商力度。着力破解人才匮乏问题,设立金融人才培训专项资金,争取世行、亚行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厦设立能力培训中心。做强先发导向效应的产品,重点投向国内头部基金,推动母基金的专业化、国际化,搭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大力支持本地法人机构做大做强,全力支持厦门银行上市融资,切实发挥金圆集团金融控股和金融招商作用。

   大力发展CG影视动画产业

  陈炳良(市政协委员,代表思明区政协发言)

  厦门发展影视产业,要充分立足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本地产业发展基础,瞄准影视后期制作等高端环节,大力推动CG(计算机图形学)影视动画产业发展并逐步形成聚集优势。加强空间布局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包含现代化虚拟数字影棚、后期制作中心、影视动画云计算中心、工作室、展示厅、交易中心等功能在内的产业园区,促进影视动画产业与文创、旅游、软件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引进龙头项目,支持龙头制片企业在厦设立总部或创意中心、制作中心,大力扶持本土制作与平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软硬件生产、内容开发、网络视频播放、衍生品开发等相关企业集聚。打造融资服务平台、产品展示平台等发展平台,以及政府、企业、高校等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影视产业宣传,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国际动漫节”配套举办CG影视动画高层论坛、技术博览会等活动。推动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组建专业学院。

   启动“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程

  柯希平(市政协常委,代表市工商联发言)

  在我市“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中,有一类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外细分市场中的优势企业。建议在发布《关于实施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基础上,启动实施“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程,一可以发挥技术密集优势有效提高产值,二可以创新驱动促进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三可以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与单项冠军,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一是明确“隐形冠军”企业界定标准,充分挖掘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且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纳入范围择优培育。二是细分类型分阶段培育,树立标杆实施典型带动,力争引领更多的企业走“专特优精”道路。三是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如设立培育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设培育基金等。四是助推“隐形冠军”企业开拓市场,加强政府和国企采购引导,积极促进本地区企业间的市场化协作配套;利用厦门会展业优势开设专场论坛,支持其参加国内外展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抢抓“十四五”新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施雪琴(市政协委员,代表致公党市委发言)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新机遇,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将催生培育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布局,应将未来产业培育工作纳入厦门市“十四五”规划,以统筹全市资源,集中力量予以支持。提升产业引领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引进培育一批服务于未来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未来显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研究院建设。建设一批大型科学试验装置,以集成高新技术、汇聚人才,培育催生新产业。在通关便利化、新模式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创新产品招投标和首购首用、容错试错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全要素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大力培育未来产业主体,支持重点示范项目,培育高成长企业,打造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未来产业生态,促进未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精准激发旅游发展新活力

  林升栋(市政协委员,代表民进市委发言)

  厦门市文化旅游会展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文化旅游会展名城。我市旅游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相较其他新兴旅游热点城市,“金砖”、申遗、电影节等金字招牌效应亟待向国内拓展、向国际延伸。建议梳理城市营销宣传口号,发挥旅游产业全要素大数据平台功能,加大对重点群体和有培植潜力客源的宣传投放,重点挖掘拓展二三线城市、发展中国家入境市场新客群。充分发挥厦门全域推广联盟资源整合与推广作用,提升联盟领袖作用,让游客通过平台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便利需求;注重内涵建设,加强更新迭代,支持传统文化、影视制作、夜间经济等特色潜力产业向旅游产品转化。倡建闽西南区域旅游推广联盟,形成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利益共享的营销体系,把金门纳入山海协作旅游推介。完善旅游集散中心一体化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性价比,扶持共享汽车、汽车租赁进入旅游市场。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搭建跨产业融合新兴旅游业态投融资平台。在体育、时尚、两岸农业、特色小镇等领域,打造一批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或项目。

   借鉴深圳新经验高点定位城市发展目标

  王春新[市政协常委,代表特邀二(港澳)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厦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新发展政策,为可持续发展形成重要支撑,但跟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相比,还有很大追赶空间。厦门要增强危机意识,提振信心。建议立足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定位,跳起摸高,制定高水准的厦门城市发展目标,加大宣传,全员发动,特别要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起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利用“多区”叠加政策优势,瞄准产业优势,集中打造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切实将厦门建设为闽西南区域性龙头城市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坚持市场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勇于创新,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拓展厦港澳交流合作,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推动厦金融合发展。彰显厦门城市性格,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拥抱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推动一批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地,进一步彰显厦门文明温馨、平安健康和创新包容的城市性格。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

   构建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

  孙桐林(市政协委员,代表经济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构建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是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的普遍做法。对标先进,厦门还存在管理职能碎片化、综合协调弱等问题。建议推动全市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统筹管理,整合市级道路建设管养事权,构建一体化公共道路体系,实现全市公路网、城市道路网两套路网的有机融合。完善综合物流管理体制,整合交通、商务、口岸等部门物流管理职能,加强物流协调管理力量,打造连续、准时、高效的货物联运体系。健全完善相关议事协调机构,提升市大交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下设交通治理工作小组,抓好全市交通治堵工作,依托“多规合一”平台,构建“规划—立项—动工—评估—修编”的闭环工作机制。建立全市交通智慧管理协同平台,构建以公共安全平台为新型智慧城市大脑,涵盖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一个大脑多个副中心”的智慧城市治理格局。

   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快“健康厦门”建设

  黄格成(市政协委员,代表农工党市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发言)

  发展大健康产业,扩大健康领域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应是“十四五”规划和建设“健康厦门”的重要内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立足规划引领构建以医疗康养为核心、以健康养老、旅游休闲、购物会展、文化娱乐、医养地产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两岸中医药文化交流基地,促进健康产业与会展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健身和医疗产业的融合。鼓励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权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康复、体育、保健、心理咨询等领域。探索国际医疗结算报销,探索与台湾医保结算互通。完善孕产妇保健和婴幼儿社会健康保障体系。试点长期护理险,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产业人才高地,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品牌教育资源。支持院校建设大健康产业特色学院和研究机构。构建“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健康医疗“5G+人工智能”,支持跨地区、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统一开放接口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互联网医院”。

   打造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陈敏伟(市政协常委,代表台盟市委发言)

  厦门应进一步落实落细同等待遇,创新打造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完善厦台融合发展制度,制订《厦门经济特区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实施细则,提前做好我市“十四五”对台交流合作前期规划调研工作,建立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沟通机制。构建厦台产业标准融合互通,推动厦台标准化信息互换、标准互认、能力建设互助研究。构筑厦台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厦门自贸片区作用,在“十四五”规划中合理布局高端产业,形成产业的分工格局和联动机制;探索对台产业园区对接模式,发挥厦门产业优势,探索厦台区域创新链联动发展。打造社区治理“厦门样本”,升级台胞融入社区的“海沧经验”,探索两岸社区共建新模式,推动建立我市社区与台湾社区合作共建机制,推广“台胞职工+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做好来厦台湾人才的追踪分析和政策扶持,构建厦台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发挥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卓传伟(市政协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推动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创新作用,符合“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建议创造我市新媒体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加强和改善新媒体监管工作,为新媒体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新媒体平台、从业者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为社会大众提供政策动向、政府办事进度等公共服务,也为政府倾听民众呼声提供通道,推动社会治理机制的畅通运行。促进我市新媒体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桥梁媒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完善新媒体通气会、新媒体舆论监督机制,将新媒体纳入新闻发布会制度体系,发挥新媒体在重大舆情及突发事件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各单位运营立体多元的新媒体账号,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人民群众互动,贴近人民,增强政府公信力。借助我市新媒体打造精准高效的社会治理范式,利用政务新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政务信息精准传递群众诉求及时解决。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及时收集民意,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快速办结民生利益诉求。

   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陈武元(市政协委员,代表社科新闻和文艺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厦门具有较好的区块链产业发展基础,“数字厦门”“信用厦门”建设为区块链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广应用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高标准搭建底层平台,把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搭建底层技术平台,在政务与民生领域率先打造技术示范项目,促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立多样化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身份、真品溯源、公共事务、行政、司法、商业、医疗、交通等多领域、多场景应用,提升民生服务效率和质量。鼓励区块链创新创业,加快要素集聚,完善产业政策,搭建产业平台,推动区块链和前沿信息技术的互促共享,加快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系统,着力培育区块链典型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强行业技术监管和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起“法链”(区块链+治理)政府,实现“以链治链”,规范安全运行机制,确保区块链技术有序发展。

   创建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旧城改造新模式

  吕  鑫(市政协常委,代表九三学社市委发言)

  历经百年风雨,老城区城市功能衰落,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老城区的旧城改造工作势在必行。目前旧城改造普遍存在着定位不清晰,文化传承保护不足,市场化运作不够等问题。为实现政府满意、市民支持、投资者收益的多赢局面,应该探讨打造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旧城改造新模式。首先要在明确各方责、权、利的基础上,以立法为先导确保旧城改造有序进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对肆意阻挠旧城改造以及故意破坏旧城区历史风貌的行为进行惩戒。其次要充分认识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旧城改造必须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为前提,使改造后的老城区成为更具文化质感的标志性街区,充分盘活老城文化资源,为今后导入相关产业创造条件。再次要改变过去仅仅为了修缮房屋设施和美化市容市貌的目标定位,以产业为导向提升旧城的文化、商业价值,促进旧城改造与影视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旧城改造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成为厦门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鹭岛影视云”打造影视工业化高地

  王东红(市政协常委,代表民盟界别活动小组发言)

  工业化是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影视工业化即作品从策划编剧、摄影制作到宣传发行和衍生开发全过程的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其发展除了需要专业的拍摄基地,更需要同平台的多方共享、资源嫁接与高效协作。目前,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就给厦门依托人文资源优势、软件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实力,率先开发全国一流,涵盖资金管理、编剧制作、宣传发行全生命周期和政府监管、行业服务、人才管理全过程服务的“鹭岛影视云”工业云平台,以区块链、云平台技术与商业模式结合,创新构建“软硬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业态,发展平台经济,以广域融合发展打造中国“影视工业新标识”,实现全国“领跑”和“弯道超车”提供了先行契机。“鹭岛影视云”工业云既可以集合本地资源实现高效服务,也可以解决跨地域协同创编、摄制问题,实现从剧本分解、拍摄到后期制作、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流程再造。同时,还可以依托平台提供精准服务,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力度,优化项目统筹和全程全域服务流程,推动行业管理逐步向平台化转型升级,提高对本土企业的精准扶持效能,拓展厦门影视的广域发展和外延影响。

   着力扶持研学培训产业链群

  骆  阳(市政协委员,代表民革市委发言)

  厦门气候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培植壮大“研学培训产业链群”,作为正在着力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的有益补充。建议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谋划“文化+研学”,以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嘉庚纪念馆为载体,讲好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以军营村、白交祠村及高山党校为载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研学培训基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谋划“工业+研学”,利用古龙酱文化园、银鹭高科技园区等开发“工业+研学”产品。在高颜值背景下谋划“生态+研学”,用好滨海岸线、园博苑、五缘湾湿地公园等资源,打响“生态+研学”品牌。在创新驱动新经济背景下谋划“智慧+研学”,建立“智慧+研学”云平台,整合旅游景区、旅行社、餐饮业等相关产业数据,对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景区景点、旅游企业开放。

  (按发言先后排序)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