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福建:乡村振兴路上的“闽西故事”
龙岩地处福建西部山区,通称“闽西”,是海内外著名的“客家祖地”、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龙岩充分发挥老区苏区政策效应,不断推进闽西振兴发展,百姓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武平县城厢镇尧禄村村民房屋墙上3D彩绘栩栩如生。 张斌 摄日前,中新网记者来到“全国林改第一县”龙岩市武平县,探寻乡村振兴路上的“闽西故事”。
走进武平县城厢镇尧禄村,“阡陌桃园·尧禄人家”景象映入眼帘——村民屋墙上3D彩绘栩栩如生,桃树遍布村头村尾、山间地头,不少游客陶醉其中。
尧禄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东南面,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02人。近年来,尧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强鹰嘴桃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乡村生态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武平县城厢镇尧禄村村民房屋墙上3D彩绘栩栩如生。 张斌 摄尧禄村种植约1500亩鹰嘴桃,成为远近闻名的桃产业基地;千亩桃林风光与独特墙面彩绘相映成趣,乡村旅游引来远近游客;经营“小木屋”,增销旅游农特产品;“森林人家、农家乐”火热;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共享菜园……
在该村党支部书记钟兰英的带领下,该村于2017年全面实现贫困户脱贫退出,村财收入12万元(人民币,下同),村民人均收入1.4万元。
“2019年春节期间,村里日游客量均在5000人以上。”钟兰英开动脑筋增加游客:每年举办桃花节、采摘节,吸引游客春赏花、夏摘桃,“研学团队纷至沓来,尧禄村成了的‘网红村’。”
“今年全村种桃收入预计达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可达1.8万元,年人均增收约2000元。”钟兰英幸福地分享成果,令她欣慰的是,老百姓们热情高涨,自觉参与村庄建设。
“村庄的改善,让我们有了依靠,感到充实幸福。”经营“小木屋”的村民潘凤秀道出心中感受。
如今,拥有新村道、新住房,广场、长廊、流水亭等陆续修葺一新,一个富裕的尧禄村在闽西山区里“诞生”。
同样位于城厢镇的云寨村,走出一条生态引领、产业为本、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昔日被人称“有女不嫁云寨郎”的“穷山村”,正成为闻名的“小康村”。
武平县城厢镇云寨村,走出一条生态引领、产业为本、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斌 摄云寨村平均海拔600米,群峰环抱。步入村庄,“白墙、灰瓦、青砖、木窗、楼阁”的客家民居排列整齐,灯笼高挂,前方湖水倒映着青山密林,不少游客在栈道信步、拍照。
“绿色氧吧、清新云寨”定位吸引众多游人到云寨村体验果蔬采摘、森林文化及客家民俗风情。云寨村党支部书记邱国忠表示,2018年以来,全村接待游客达70多万人次。
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云寨村还按照“统一授牌、集中管理、规范经营”模式,发展35个“森林人家”;鼓励林下仿野生种植,林下养殖,建成梁野山四季果园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150余人就业。
“人人有事做、家家能致富,不再是靠砍树、打猎维持生计的‘空壳村’。”邱国忠满脸自豪地说道。
2018年,云寨村实现村财收入32.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4万元,并先后被评为2019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旅游特色村。
武平县委乡村振兴办副主任罗燕芳表示,武平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林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扶贫模式,涌现出一批通过林下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
受益于天然生态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百香果”成为“致富第一果”。因武平百香果产销两旺,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电商蓬勃发展,闯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罗燕芳披露,武平全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预计达2.3亿元。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龙岩贫困人口减少11.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长汀、武平两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摘帽。
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龙岩由绝对贫困向全面小康转变。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外,龙岩市还融合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客家文化+乡村旅游”等模式,助力各县区脱贫摘帽。
龙岩市委书记许维泽表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创业推动贫困户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张金川 龚雯)
【责任编辑:洪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