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烂尾楼的“新生”
项目施工现场,铁臂挥舞,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建筑工人冒酷暑战高温,一派繁忙景象。而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处沉睡了近10年的烂尾楼……
工地烂尾
扯出一场官司
2010年10月21日,某地产公司承接南靖某公司出让土地中的18.395亩,用作厂房建设,并签订协议。
2012年因市场变化,某地产公司停止对该厂房进行投资,两栋厂房打好第一层框架后便按下了“暂停键”。
多年过去,两栋厂房所在的地块周边房地产建设项目日渐崛起,而这18.395亩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两栋枯骨嶙峋的厂房显得尤为突兀。
今年初,一家主营珠宝制造销售的公司向该烂尾工程伸来了“橄榄枝”。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但是,当地多次与某地产公司协商,均无法达成有效方案。
5月20日,南靖某公司向南靖法院靖城法庭递交诉状,诉请解除与某地产公司于2010年签订的土地出让协议,并要求某地产公司返还18.395亩土地。
法院受理
梳理矛盾焦点
“若是没处理好,很有可能将对当地营商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靖城法庭庭长沈国阳负责此案。在接受案件后,沈国阳第一时间分别致电双方,就事件前因后果开展询问与了解,并对原告诉请及双方矛盾焦点进行了梳理。
根据某地产公司与南靖某公司签订的《协议书》约定,厂房应于2011年3月底建设完工,如发生质量问题,南靖某公司有权提前解除协议并收回土地。但某地产公司向法院表示,厂房基础框架建设完毕后市场不景气,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不得已停止了投资,连厂房建设工程款也未支付给承建的公司。
“目前,厂房暂时出租给他人进行木材生产加工收取租金以维持开支。若未得到补偿就退出该项目,我们损失巨大,尚欠第三方的承建款也无着落。”被告某地产公司道出了自己的苦衷。
至此,法官也清楚知道了矛盾焦点所在——项目补偿问题。
破解僵局
盘活烂尾项目
“‘一判了之’不是解决之道。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效益。若该案进入二审程序,诉讼时间和金钱成本加大,有意接盘的公司可能敬而远之,盘活资产的机会稍纵即逝。”在把握案件脉络后,沈国阳作出了判断,他说,“和解才是效率最高的解决方式,而促成和解的关键是正确对待某地产公司的诉求。”
说做就做,沈国阳抓住矛盾焦点,率先与被告某地产公司进行沟通,了解其诉求。在明确被告要求的补偿款数额后,沈国阳心里有了底,之后又立马与原告南靖某公司进行协调。
“虽然某地产公司违约在先,但10多年间该地段土地价格飞涨,用合理的价格让某地产公司退出该项目,政府不但没有损失,反而会因新企业接盘使该土地和基础厂房的市场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也能实现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初衷。”很快,沈国阳先与南靖某公司进行谈话,达成了初步和解意向。
在做完南靖某公司的工作后,靖城法庭又多次召开协调会。其间,沈国阳多次带队深入烂尾楼现场调查取证,开展“背对背”调解,先后组织双方及承建厂房的第三方修订退补计划,不断缩小差距,力求平衡各方利益。
终于,经过法庭的不懈努力,三方达成了调解协议:由南靖某公司向承建厂房的第三方支付厂房款,收购18.395亩土地上的建筑及附属物,并按银行贷款利率向某地产公司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利息,某地产公司将土地退还南靖某公司。
“企业与当地政府各得其所,实现了多赢的局面。”沈国阳看到烂尾近10年的厂房项目终于“解封”,心里的石头顿时放下,“接下来,就等着复工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