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新方阵——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万物葱茏的初夏,闽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就。
710个重大项目,8067亿元的投资总额,闽东大地正谋划和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清洁能源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中西部内陆省份的重要出海口。
中韩海西(宁德)工业区、赛甘下坞军民产业融合示范区、漳湾湾坞冶金新材料园区,闽东大地正争分夺秒抓紧规划建设。
电机电器、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闽东大地正不断推进重点园区建设。
……
抢机遇稳中求进保增长
宁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以全省“第二层面”的定位要求和省里对宁德打造福建“新增长极”的殷切期望为动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总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困难,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后来居上”,全面建成“百姓富、生态美”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闽东人民正豪情满怀地投身于“六新大宁德”的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要求,奋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奏响一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凯歌。
今年3月27日,我市召开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动员会,决定今明两年分别压缩50%的市级审批事项,确保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基本不再直接履行行政审批的职能。在着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市研究出台了《2014年宁德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目前,今年第一批已下放、调整47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
“放得下”,还要“接得住”、“管得好”。过去的一年,市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012年的331项,调整到184项,取消审批项目29项,下放审批项目62项,转变管理方式项目81项,精简率达44.4%,使我市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设区市之一。
向改革借动力,在稳中求发展。为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市还出台惠企九条措施等配套政策,并制定推动政策落实的《意见》。在抓好政策兑现的同时,还注重强化要素保障。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百名局长挂企业、百名干部帮企业、百项服务助企业的“三百”活动,实施安征迁“路线图”,常态性推动政银企对接等,实现全市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加快、稳中向好。
今年一季度,我市12项增幅居全省前列。同样,过去的一年,在省里考核的14项指标中,我市12项增幅居全省前列。我市还提出:“今后几年GDP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固投增速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
立龙头项目拉动助腾飞
当曾经的“山区”宁德被重新定义时,一个增势强劲的沿海“大宁德”如今正在悄然崛起。投资拉动、龙头产业、招商选资成了推动“六新大宁德”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到涉及未来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工业项目、园区项目;从关系民生的文化教育项目到旅游项目;从传统项目的提档升级到“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的新兴产业项目,这几年,市委、市政府狠抓项目引领、龙头带动,全力推动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后来居上。
去年以来,全市固投持续高位增长。在去年超额完成1200亿元招商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实施“千亿元招商选资计划”,并由市领导带头“出征”,以更大力度对接“三维”项目。目前,我市已签约对接项目64项,总投资近300亿元,同时,还安排提升核心竞争力“双百项目”240个,总投资44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0.3亿元。
数据的背后隐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我市着力培育3个千亿龙头产业。通过实施“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核心竞争力“双百”项目、“三维”项目对接,形成较强的后劲支撑。今年1-4月,全市28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1%,超序时进度8.8个百分点。以福安鼎信、台湾义联为龙头,以甬金、宏旺等10多个项目为产业链,发展冶金新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预计今年产值可突破700亿元。同样,年产值可超这一数值的还有我市的电机电器产业。同时,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新型动力电池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今年产值亦可突破100亿元。
促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不论是经济发展的大数据还是龙头挥舞的产业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体现在群众的生活上。
在屏南县双溪镇乾源村兴福村新村,水泥村道整洁干净,村民房前屋后花草艳绿,洁净的环境,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过去住土屋,吃野菜,出门靠走路。现在住洋房,有肉吃,穿新衣,门口有车坐。”谈起生活的变化,66岁的村民陆美菊几多感慨。兴福村村民均来自偏远贫困“石牛头”和“企岗头”自然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双溪镇政府对两村的村民实施造福搬迁并加大扶贫力度引导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兴福村人脱贫致富的路子已走过十余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带动下,全村人盖起新房,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仅去年,该村的人均收入已达万元。
多年来,我市致力于扶贫开发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被列为国家“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到“造福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再到现在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我市着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贫困地区民生事业、扶持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市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共实现252个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脱贫。目前,我市第四轮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已全面展开,将在全市49个省级、33个市级和161个县(市、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继续实行领导、机关单位挂钩帮扶,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和下派干部驻村任职等措施。
百姓的安居乐业,关键在增收,殷实小康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市想方设法寻找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路子,投入亿元资金,推进11个、总规模为1.18万亩的高优农业示范园建设,突出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等特点,强化项目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推进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项目,完善企业与农户互动发展机制。通过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和农业增长方式,着力构建沿海现代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带和城郊平原现代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业“两带一区”,大力推进“茶乡、菌都、药城、果竹与水产大市”建设,逐步形成支柱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新兴产业崛起、外向产业强劲的独具宁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此条件下,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惠民生多措并举润民心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东侨实验幼儿园计划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00多个;新建宁师附小新校区第一期,规划容量2100个学位。新一轮的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开始实施,包括东侨实验幼儿园在内,屏南甘棠中心幼儿园、周宁机关幼儿园、柘荣双城幼儿园等8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880个,项目总投资2560万元。不仅如此,今年还将继续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建设工作,以缓解各地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我市《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暂行办法》的出台,从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刚性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创业高校毕业生920人,创业项目699个,涉及20多个行业,带动就业人数7374人。乐业亦安居,我市13288套开工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历年配租配售率达96.5%,居全省第三……
一个个大手笔的民生项目的建设,让愈来愈多的市民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来自古田县黄田镇三保村卫生所的村医陈蕾谈起身边的变化感慨颇多。
5月19日,见到陈蕾谈起“海云工程”时,她说,这个曾经只有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的基层卫生所,如今也能用上无创血氧检查仪,红外体温枪,12导心电图机,尿常规检查仪等14项检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转诊快。“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常规检查,以往难以满足这样的就医需求。”正在进行体检的90岁高龄村民陈达进说。
为推进这一惠民工程,我市专门出台实施方案,将推进工作列入政府一把手考核工程。今年“海云工程”村卫生所项目点比2013年增加了50%。截至4月1日,全市共投入3383万元,该项目已累计布点638个,为农村32894名村民进行了85674次各类医学检查。同时,将去年节省的公用经费2350万元用于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解决困难老党员住房问题、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等。
大手笔、大力度,惠民工程润物无声。涉及东湖湖面整治保洁、塔山垃圾中转站建设、会展中心绿化建设等内容的大门山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1043万元;一条集休闲、健身、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绿色长廊已在沈海高速公路宁德市区高架桥下初具雏形。“市民文化广场、彩色沥青漫步道等的建设,使得这片绿地成了有休闲功能的开放性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5月13日,现场的技术指导人员介绍,该工程Ⅱ标段一区的长廊长度约730米,二区的长廊长度约690米,三区的长廊长度约390米。而在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建起的停车场,可提供公共停车泊位298个,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附近居民、周边单位、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这既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又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解决附近居民和商家的停车问题。
“人民群众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山清、水秀、天蓝。”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生态保护,按照“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好一点、环保一点”的要求,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加大力度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当《人民日报》以《宁德不等不靠接力赶超》为题,讴歌闽东山海交响、后发赶超,发展与生态共赢的成长时;当“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不等不靠已成为闽东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动时;2014年,“六新大宁德”将继续呈现一片风光旖旎的新景象,书写务实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杨洋 郑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