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文化软实力提升背后的脉络
鹿永建
猴年春节,有几件事能够看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增强。细细观察,文化软实力提升背后的脉络是很清晰的。
一是美国纽约的中小学生开始享受第一个春节假期。这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与提升。
春节有丰富的习俗、友善和关爱的情感,也有尊重自然、注重传统与和谐秩序的文化。十年间,中国专家对春节民俗做了适当的整理和“包装”,使之更集中、系统、纯粹。同时,北京市民为了空气环境在春节自觉克制少放鞭炮;上海长宁区一小区十年前就由业主投票决定将燃放烟花爆竹的地点改在小区门外。民主、协商、环保的意识进入春节内核,与古老的传统融为一体。
眼下,除了美国,在法国、加拿大等国,中国春节正在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圣诞节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一样。中国春节真的成为世界文化品牌,发生在回归传统和融合现代理念的十年间。
二是中国人春节境外游的形象有所提升。虽然这事目前还不能说画上了句号。
当好世界公民,从文明旅游开始,正成为国人共识。2015年底发布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外国人对中国游客在旅游购物中的形象认知度提高了。今年春节至少没有太离谱的行为被曝光,也让人松了口气。
不可否认,不文明习惯的改变也是由表及里的。比如随地扔垃圾的人少了,在文物上刻字的行为成了千夫所指。而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习惯,有些人刚意识到有些不妥,这与海外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期待差距较大。什么时候中国人一到公共场所就自觉把嗓门降下来?十年够不够?答案得由每个中国人来书写。
三是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英文版如数出齐。这表明当代中国人在学习和创新中拿出的中国解决方案可以启发世界。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大量英文作品译成中文,中国当代作品翻译成外文的却较少。在近些年的各种文化走出去工程中,《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口述史》《中华艺术通史》等类作品居多,学术性作品里如10卷本《冯友兰哲学选集》可谓凤毛麟角。如今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走出国门,多少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让人充满好奇。
其实,传奇也是天分、汗水、持之以恒和时代机遇的结合体。有很多社会职务的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30余年每天黎明即起辛勤劳作写就的教育作品,不仅反映出他个人的思考,更记录着一群人的行动。朱永新2000年发起新教育实验,突破性地走出了一条民间与官方结合、个人行动与制度创新互补的改革之路,迄今遍及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进入近3000所中小学,数百万师生创造性的践行,深刻影响与改变着教育现状。
有这样的影响力作后盾,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早在中文版编辑出版过程中就被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麦格劳-希尔看中,2011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签约出版英文版,历时5年终于全部出齐。其实,因为朱永新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反映了以新教育实验为代表的民间教育改革成果,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精彩映像,其版权早已陆续输出到韩国、日本和阿拉伯地区,法文版和德文版也正在翻译之中。可以合理推断,走出国门的《朱永新教育作品》不仅是国外了解中国教育的一面镜子,也会成为世界预测中国教育未来的重要参照,这是影响力的延伸和发展。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关乎传统,系于当代,涉及人人,而且一直会在路上。(作者为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