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把中国“智”造这场深刻变革进行到底
王石川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适应和引领市场,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中国游客几乎成了‘会走路的钱包’,大量购买导致日本马桶盖断货”……诸如此类的新闻,无不让人困惑,且心中隐隐作痛:“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大飞机已起飞,高铁逐渐成为中国名片,为何在钢珠、马桶盖等小物件方面却难以领先?
应当看到,在全球化分工时代,能造大飞机确实不等于能造所有的小零件,也不等于在所有的领域都能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在一些领域,我们落后的不只是技术,还包括思维和理念。由此,便引出一个最近的热门话题,中国制造何时过渡到中国“智”造?
大块头还得有大智慧。有识之士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称得上“大块头”;而若想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强国,《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这样的“大智慧”。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而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传递出明确信号,我们不仅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还要从制造强国变成“智”造强国。这非好高骛远,更非哗众取宠,而是敏感捕捉不可多得的时代机遇,有着明确的路线图和清晰的时间表。
时代机遇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智”造提供不竭动力;国际上先进的制造业,为中国“智”造提供了对标方向;风生水起的“互联网+”,让中国“智”造插上翅膀……于此而言,各种力量的叠加,将产生1+1>2的效果。
此外,在当前“双创”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国民的自觉,已蔚然成风,呈勃发之势。为什么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跟中国“智”造联系在一起。智从哪里来?集众人之智。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当创客辈出,“智”造就有了人才资源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从中国制造跨向中国“智”造,从不缺价值共识,也不缺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有卧薪尝胆的耐力,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有清醒的自我评判。我们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中国“智”造的远大目标不只是日用消费品,更包括高端装备。高端装备是撑起中国“智”造的强大支架。打开《中国制造2025》便能发现,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等被重点部署。
让创新创业“种苗”长成一望无际“森林”,把中国“智”造这场深刻变革进行到底,这是经济升级的不二法门,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佳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资金投入上,在人才激励上,特别是制度环境上多一些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最大程度激发体制活力,相信过不了多少年,中国“智”造就会像中国制造一样享誉世界,成为中国最耀眼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