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二新加坡人认为新加坡宗教和谐
三分之二国人认为新加坡宗教和谐,绝大部分人同其他宗教信仰者相处愉快。不过,这似乎只停留在公共空间,在私底下,愿意接纳不同信仰的人成为自己家庭一分子的国人比率就少得多。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的一项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同意或强烈同意不同宗教国人能和谐相处,这个比率要比68%认为不同种族国人和谐相处的来得稍低。
同时,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宗教团体应该拥有更多权利,只有21%的人认为宗教团体应该在公共场所传教。
领导研究的高级研究员马修(Mathew Mathews)博士认为,这显示国人对目前的宗教权利和信仰自由度感到满意,并信任政府,会要让政府出面为宗教纷争进行仲裁。因此,大部分国人都不认为需要扩大宗教团体的权利范围。
政策研究所是在去年完成这份有关种族、宗教和语言的面对面调查,调查对象有3000多名,这项有关宗教的调查结果是其中一部分。马修认为,以规模和调查深度来看,这应该是本地针对这个课题历来最大型的研究项目。这是他们针对同项调查发表的第三个分析报告,之后还有一个报告,将专门探讨语言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受访者多数在20至49岁之间,笃信佛教、回教、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一些是无信仰者,他们的比例基本同全国整体分布相似。
调查也反映,在公共空间里展现出的和谐状态似乎并没有延伸至私人空间。由于调查发现基督教徒和回教徒这两个群体,在宗教虔诚度上要比佛教徒高,因此研究人员专门分析了这三种宗教信徒在不同层面对不同宗教的接受程度。
结果显示,尽管三大群体中绝大部分都能接受其他信徒成为密友、同事、上司、职员甚至邻居,但很多不愿让对方成为配偶、妯娌及孩子的配偶。比如,六成佛教徒愿意同基督教徒结婚,但反过来只有四成愿意这么做,另外,只有三成佛教徒愿意同回教徒结婚,愿意这么做的基督教徒只有两成。
马修指出,在公共领域和私底下对宗教有截然不同的接受度反映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主要还是在于相互理解和容忍,这是多年来政策形塑的结果。
他说:“政府确保国人和平共处、包容其他宗教,而且采取坚定方式避免排他主义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和社区形成。任何宗教的自大(religious bigotry)行为都受到坚决处理,也会审查针对任何宗教的不敏感言论。在私人空间,人们对其他宗教的接受度就比较低,这个世俗化国家(secular state)并没有试图去影响宗教群体在终身大事的问题上,如何理解及奉行自身的信仰。”
另外,调查也显示,大约25%的人出席过其他宗教的活动,而只有17%的人在过去两年参加宗教活动是为了了解其他宗教。
马修说:“要积极参与其他宗教的活动需要有充分的理解,我们的集体理念是互相容忍和包容,但这同对另一种宗教感兴趣不同。人们还是很保护私人空间,但同时却能够在公共空间同其他宗教的国人自在交流。”
在遇到各种有可能破坏或威胁种族和宗教和谐的事件时,三分之二的国人会向政府单位举报,这显示大部分国人认为政府是维系宗教和谐的“守护神”。
马修说:“虽然偶尔有人发表不敏感言论,但这些事件往往是由网民主动揭发,大家有很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且一旦发生隔天就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