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新冷战”形态再显 大国冷对抗加剧

22.08.2014  12:01

马航客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导弹击中坠毁成为乌克兰乱局带给全世界的巨大阵痛。美国白宫随后明确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要为马航客机被击落负责,是俄罗斯向乌克兰分裂组织运送了导弹等重型武器。随后,欧盟和美国相继宣布扩大对俄制裁,而俄罗斯则一如既往地强硬表态反击。乌克兰背后的大国对决似乎进入了新一季。

乌克兰危机的总爆发在地缘政治上不是孤立的,这场乱局背后充斥着大国的角力和博弈。早在今年3月18日,普京闪电般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协议,并发表了万言演讲,措辞严厉地批评西方。舆论甚至把这次演讲与当年邱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相类比。“世界是否进入‘新冷战’时代了”的疑问萦绕在很多人心头。

国际安全的“新冷战”形态再显

持续近50年的以美苏为核心的全球冷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冷战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以美苏两极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特征显著;二是极为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三是军事联盟的集团对抗及相关安全机制;四是贯穿始终的军备竞赛;五是对抗有一定的控制机制,尽管美苏两极时常游走在战争边缘,但始终没有直接发生热战。

自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进入和谐状态。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以美俄为代表的大国间的强力对抗频发,而且在战略观念、手段运用等诸多方面都闪现着强烈的冷战特点。在科索沃战争、美国推进东欧反导部署、俄格战争、叙利亚内战等事件中,人们往往有冷战还魂之感,“新冷战”的概念也因此被频频提及。

新冷战”形态首先体现在西方战略思想中出现新的“二元论”。这种二分法认为,国家性质类别的划分标准是“政治和经济的混合体”,按照这种标准,世界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一种是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另一种是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威权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这两种国家不是互补的,而是相互挑战的。

西方理论界这种非友即敌、制造对立的二元论十分危险。要知道,早在1927年,斯大林就曾发表过“两个中心”说:强调世界革命大势,一个是把那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国家集结在自己周围的社会主义中心;一个是把那些倾向于资本主义的国家集结在一起的资本主义中心。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中,论述了“铁幕”把地球划分为两个势不两立的世界。这些论调恰恰是冷战爆发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多极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趋势下,这种二元分割法的流行是一种必须警惕的信号。

新冷战”形态再现还体现在地缘战略优势的争夺热度不减。美国最负盛名的地缘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冷战结束数年后,出版了著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他在书中断言,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战略政治目标是欧亚大陆,在这副棋盘的角逐中,美国应支持苏联国家,避免俄罗斯成为一个新的欧亚帝国。而中国则是“远东之锚”,一只与西方“民主桥头堡”竞相匹敌的“远东之锚”,除非美中能就地缘战略达成共识,否则,美国在亚洲大陆将失去政治立足点。

现实与理论是如此相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美国以“小步快跑”和“见机跃进”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抢占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地缘真空,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北约东扩经过三个重要节点后有十几个苏联原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对俄罗斯形成严密围堵之势。西方的战略攻势压得俄罗斯透不过气来,实力不济的俄罗斯只能绝地反击。其中,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8年的俄格“五日战争”这两场热战,以及最近乌克兰的分裂,是美俄地缘战略角逐曲线上的几个显著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