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斫琴师隐居深山造古琴 7年127个步骤才制成

11.04.2016  12:26
  

  长泰鲤鱼山脚下,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旁,一中年男子,指尖正在古琴上慢抚轻泛……他叫谢建东,是一名“隐居”漳州长泰鲤鱼山30多年的泉州安溪人,现年52岁的他既弹琴也制琴,他所制的琴既严格遵循古法手工制作,又创新加入了雕刻、漆画等新元素,也让嗜古琴为命、“蜗居”深山的他因斫琴而闻名于古琴界。

  □早报记者 丰晓飞 文

  昔日木材商贾 因古琴而隐居

  30多年前,谢建东从事的是木材改性处理技术研究,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开始逐步了解不同品类木材的质地、用途等,以及不同品类的木材在被加工成家具、艺术品时,如何防止变形、开裂等知识,凭借自己掌握的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他成为木材经营界的“行家里手”,他研究的木材改性处理技术此后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就在业界认为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谢建东却从“朋友圈”消失了。10多年过后,当他再次出现在业界、朋友们眼前时,大家才发现谢建东不再从事木材研究,而是开始醉心于弹琴、修琴,制作古琴。

  “一次,我无意间耳闻古琴的典雅琴声,立即被那或轻灵清越或沉着浑厚的独特声音所打动,旋即成了古琴的铁杆粉丝。”原来,谢建东弃商从艺,开启了他长达10年的拜师学艺之旅。

  从福建启程,他拜师学艺先后前往湖南、江西、广东,到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1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拜大江南北多地的斫琴老艺人、古琴演奏家为师学艺,熟练掌握了古琴制作的古法工艺后,谢建东回来了。这次,他并没有重操旧业,而是跑到长泰鲤鱼山,隐居深山,专注于制作古琴。

  上面漆

  精心制一把古琴 7年127个步骤

  见到谢建东时,他正在自己的斫琴室为琴身掏槽腹。走进谢建东的斫琴室,只见墙边整齐地摆放着十多具琴坯,琴架上还摆着十几把未完全上好漆的琴。

  “古琴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是非常复杂,从最初的选坯到最后的上弦,制作一把成品古琴,要完成所有工序基本上要花费7年至8年的时间。”谢建东称,制作古琴是个慢性功夫活,古琴斫制流程包括选坯、制坯、掏槽腹、做底板、镶岳山、披布、刮腻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拴弦等127个步骤,每一道工序都要靠手工制作完成。“一块上好的古琴面板,必须是软硬适中的料子。”说话间,谢建东端起一块青桐木板子,像一个熟练的老木匠,眯着眼检查平整度。随后,他开始为选好的琴身掏挖槽腹,只见桐木料子在各色凿子和力量的作用下,卷曲成一个个曲线曼妙的木屑。

  掏槽腹期间,谢建东称这道工序是制作琴的关键工序,首先将木料制成古琴毛坯后,根据木料的干湿情况确定风干时间的长短,长则一年,短则需要七八个月。“一年后再一层一层往下刨,一年最多刨两次,而后继续风干,工序繁多,不可能一步到位。”谢建东说,古琴是由两种木头黏结而成的,主要是桐木和杉木,古代琴弦用丝,所以古琴又叫丝桐。“无论在古代还是如今,古琴一直是纯手工制作,天然材质、低产量、高工时的制作工艺。”他举例说,制作古琴的127道工序,每道工序又分成若干个工序。其中,制作古琴最考验耐心的是最后一关“卡漆”,而“卡漆”又分17道工序,而且每上一道漆就要等大约一个月时间才能上第二道漆。“每上完一道漆,就要放着等晾干,然后再上漆再晾干,遇上阴雨天气,干的时间就长了,这也是为什么制作一把成品古琴需要用7至8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原因。

  拴弦

  继承古法斫琴 独创纤维冰弦

  在继承古法工艺制作古琴的同时,谢建东也结合自己早年掌握的木材改性处理技术,应用到了古琴制作工艺上。

  “作为古琴制作的重要材质,桐木和杉木的木质松透,利于声音的共振,都是首选的制琴木材。”谢建东称,古人制作古琴时多凭借经验,却对桐木和杉木的质地了解甚少,因此制作出来的古琴常有琴体变形、开裂等意外情况发生,从而影响古琴的使用功能。他举例说,比如在中国北方制作的古琴在南方使用,或者在中国南方制作的古琴在北方使用,就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对此,谢建东认为,无论是环境温度还是湿度,都对制作古琴的桐木和杉木有着极大影响,因此他继承古法工艺制作古琴的同时,就将木材改性技术灵活应用到了古琴的制作中,从而降低了木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提高了其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

  古时制作古琴,用丝做琴弦,音质古朴却易断不易护理,加上制作丝弦传承上的技艺的丢失,市面上已经找不到上好的丝弦。上世纪50年代,制琴者用钢弦代替古时的丝弦,克服了丝弦易断的弊端,更耐用,却让弹奏出的声音夹杂着钢丝声音,失去了古朴的韵味。对此,谢建东制作的古琴用超强纤维做冰弦,不仅弥补了丝弦、钢弦的不足,更保证了音质深厚而不失清脆、纯净而余韵绵长,又如同钢弦一样耐用,因此被琴界泰斗李祥霆誉为“划时代的贡献”。

  斫琴之余,谢建东常在门口的溪边弹琴消磨时间。

  ■延伸

  期盼返乡授琴 寻找斫琴传人

  上世纪50年代初,泉州曾出现一段短暂但又非常精彩的古琴演奏活动繁盛时期,拥有名师名琴,并有不少咏琴的诗作存世,弘一法师纪念馆内仍存有一把古琴,而黄渔仙和周子秀则是近代泉州最著名琴师中的两位。

  在谢建东看来,古琴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每一首古琴曲都有一段韵味深长的故事,演奏中包含了中国文化、哲学、美学,因此古琴的传承最难的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和演奏人才的培养。

  蛰伏深山斫琴,谢建东谈及老家安溪直言“情难舍”,“那是生养我的地方,真的期盼有一天能返乡授琴艺,在那里找到合适的斫琴传承人”。谢建东表示,精良的斫琴是古琴艺术完满呈现的首要前提,斫琴师若想把琴做好,必须勤修内功,能准确把握古琴的材质、重量、音质、手工、手感、体型等等,下一番真功夫在学中悟,不断发掘、深究,还得具备高尚的琴品和琴技。谢建东透露,不排除未来返乡办学教授古琴修复、弹奏,把斫琴技艺带到家乡,在年轻人当中寻找斫琴传承人。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