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要“百家争鸣”

12.01.2016  17:04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文艺评论是讲方向、出精品、领风尚的有力抓手。文艺评论既要评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也要评文艺作品。思潮和现象是通过具体作品反映出来的,只有评价作品才能够贴得近、评得准。(1月8日中国文明网)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生动局面,与之相辅相成的文艺评论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文艺工作者用作品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而文艺评论者用独到见解发现和推介了一大批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他们在思想上相互启迪、审美上相互影响、艺术上相互切磋,最终铸就一个个精品,推动文艺创作蓬勃发展。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现象、文艺创作、文艺作品等展开的评论,可谓褒贬不一、各有建树。这些作品有的从专业角度出发,在文艺理论上做中肯的研究分析与阐述评论;有的为了使文艺作品有更好地市场效果,精心策划“软文”大肆赞扬;也有的一旦认为一个作品不好,动辄“打棍子”批评不希望它在社会上流通。不管出自什么目的,从什么层面出发,文艺评论都要“百家争鸣”,集各家之所长,方能激浊扬清,推陈出新,帮助读者在数量众多的文艺作品中认识优劣、甄别美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广大受众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

  如今已跨入“互联网+”时代,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便利更是为文艺评论创造了“百家争鸣”的广阔环境,为健康说理的言论发表提供更大的传播空间。在各大网络论坛中,广大网友跟帖中时常会冒出“神回复”,话语简短而精辟,蕴含着对文艺作品最“接地气”的发声,可谓群众智慧之结晶。

  众所周知,创作和评论从来都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缺一不可,互促成长。在文化传播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人民群众文艺消费的选择越来越多样,文艺评论的作用和功能也越来越重要。优秀的文艺评论,弘扬进步思想,承载着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对文艺繁荣发展、传承时代文明意义重大,也引导着广大群众的审美鉴赏,帮助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因而,允许文艺评论“百家争鸣”,要在尊重文艺创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基础上,牢牢把握正确文艺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确立文艺评判标准的基本要求,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艺评论活动,推出准确鲜明、见解深刻、有说服力的评论文章。

  如此,广大的文艺评论工作者理当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从广阔的创作实践中选取评论题材,从丰富的文艺现象中提炼真知灼见,创新打造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之作,才能更好服务群众,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更美好的明天。

  (涵江区委文明办 朱秀花)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